差官眼看著呂布凌空擊斷朴刀,一張臉迅速變化了數次表情。
“唐壯士好功夫!”差官喝彩道。
包大人的臉上卻看不出任何變化,只是一直盯著呂布看。
此人的功夫如此了得,徒手打敗兩個人應該不在話下,對他的懷疑瞬間解除。
包大人心思縝密,遇事冷靜,凡事都會逆向去想,這刺殺當朝重臣的案子如果傳到皇帝的耳朵裡,自己治下的地面竟然這般混亂,該如何解釋?
看起來這件案子的突破口應當還在何捕頭那裡。
“來人,速去牢中將何捕頭提到後堂候審。”包大人一拍桌子,喝道。
差官撿起地上的斷刀,表情怪異地看了一眼呂布,隨後,叫來兩個人一起出去了。
“包大人不升大堂嗎?”費庸見包拯並沒有想要正式升堂的意思,於是問道。
包拯一笑。
“費大人昨日遇刺之地乃是茶坊,雖然下官素知費大人清廉,但是,這樣的地方遇刺,傳揚出去對費大人的名聲有損,故而下官決定暫時在後堂審理。若費大人覺得不妥,下官也可以升堂來審。”
費庸的表情有些不自然。
朝中文武大臣都知道這費庸乃是一個極其貪婪的傢伙,包拯這樣說和這樣做,實在已經是給足了他的面子。
費庸急忙陪笑道,“還是包大人想得周到。”
包拯站了起來,和費庸去後堂。
所謂後堂,其實就是針對一些不宜公開的案件的審理之地。
北宋時期的朝廷制度還算完備,各樣案子都可以公開審理,每次斷案,大堂門口都會聚集一些愛湊熱鬧的百姓們。
費庸自然不希望這樣。
後堂比前面的大堂要小得多,也沒有那些多餘的設施。
三個人來到的時候,早有四個差官站在堂口,手持塗滿黑紅相間油漆的木棒,神情肅穆。
包拯和費庸二人落座。
大概等了一炷香的時間,外面有腳步聲響起。
剛才那名差官神色緊張的跑了進來。
“啟稟大人,大事不好,何捕頭昨夜死在了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