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遜想了想說道:“陛下,吳王不是不願將剩餘的俘虜交給大魏,而是實在給不出。”
劉曄一旁插話道:“此言荒唐!孫權不是在江東威福自專嗎?不過俘虜而已,定是不想給吧,又豈能給不出?”
陸遜看向劉曄:“方才陛下稱足下為劉侍中,想必足下就是劉子揚了?”
劉曄點了點頭:“正是在下,還請你說明一下,孫權如何給不出來這些俘虜?”
陸遜面露無奈之色:“當時吳王確實給不出,這些俘虜的魏兵都被吳王分給諸將、在諸將自己的奉邑里作屯田民了。”
見提到奉邑二字,劉曄起身向皇帝拱手,開始介紹起這種奉邑制度。
劉曄說道:“陛下,吳地不慕王化,軍制也與大魏頗有不同。”
“所謂奉邑,就是將一縣或幾縣之地賜給將領作為奉邑,幾乎等於實封。所賜奉邑的各縣長吏由將領任命,收入賦稅也由將領來供養部曲。”
“臣記得東吳最早的奉邑,乃是建安初年的時候,孫權將吳縣周圍的四縣全部交給朱治作為奉邑,從而供養朱治自己的部曲。國小軍弱而武人做大,就是東吳奉邑這般了。”
曹睿點了點頭,看向陸遜說道:“陸卿,是劉侍中說的這樣嗎?”
陸遜本能般的辯護起來:“陛下,劉子揚只是片面之詞,遠不能將此事說的詳盡。”
“哦?那卿來說說。”曹睿回覆道。
陸遜說道:“江東不比中原,各地人心未復、又剛經戰亂不能徵收重稅,糧草所得極為有限。而奉邑之中糧草產出盡為軍用,且奉邑往往都在邊郡前線,將領部曲為了守住奉邑,也會更加報效死力。”
曹睿恍然般點了點頭:“當日故大司馬曹仁攻濡須,濡須一地就是朱桓的采邑了?”
陸遜點頭稱是:“濡須所在的巢縣和江對面的蕪湖兩縣,正是朱桓的采邑。”
曹睿又問道:“奉邑能如部曲一般世襲嗎?”
陸遜說道:“部曲有時可以繼承,但多半吳王都會收回、或者轉給其他將領率領。而奉邑則是不能世襲的,將領死去就會收回。”
曹睿感嘆道:“是這樣啊!朕聽說朱桓可以記住所有部曲的名字,那既然朱桓死了,他的部曲和奉邑看來都要到別人手中了。”
面對皇帝‘不經意’一般說出的戰況,陸遜睜圓了眼睛:“朱休穆死了?如何死的?”
曹睿沒有再叫劉曄答,朝著黃權揚了揚下巴,黃權便知趣的說道:“朱桓在掛車一戰當日就戰死了,死在中軍夏侯儒部的衝鋒之下。”
陸遜回想起當日朱桓領命前去逆擊掛車前,在眾人面前豪邁的身影,一時間眼睛有些發紅。
陸遜躬身問道:“在下想問陛下,此戰有多少吳兵被大魏所俘虜?”
又是黃權來答:“此戰約俘虜吳兵五萬,此時已經都被押送到壽春來了。”
陸遜深吸一口氣,身形也彷彿搖晃了一下。
曹睿見到陸遜的神情,並沒有給陸遜感性的時間,接著又問道:“陸卿,朕再問你,建安十四年和建安十八年,武帝兩次想將江淮百姓遷至中原,當地百姓絕大多數都逃向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