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靜離開後並沒有及時回山,壘石梯子的活計反正不耽誤也就耽誤了,不如去颯露山看一看再回山。
清靜開始往颯露山趕,可能是心情不好,老道走起路來時快時慢,沒有心急的意思,也沒有安心的表情。
站在城頭的楊直近水樓臺先得月,受了百里青青臨死前贈予的一份大氣運,雖然現在楊直的氣運並沒有與太廟中的龍氣產生任何聯絡,但到底是有了一身在歷朝歷代都可以裂土封王的王侯氣運,大戰落幕後在城頭上的天下第一富貴的一家人已經下了城樓,各回各家。
夜幕降臨,大雨卻沒有任何要停下的意思,拙政宮內熬夜三天三夜的沁帝直到現在還是沒有要就寢的想法,堂下站在欽天監監正鄭長風一身白衣,臉色寫意。兩人年齡相仿,毛樣卻是千差萬別,一生勞累於國事的沁帝雖然保養得當,但臉上也已經由很多老年斑了,鄭長風現在依然是三十歲左右的模樣。
沁帝問道:“可有法子。”
聞弦知雅意,問的人問得摸稜兩可,聽的人卻已經知道問的人問的是哪件事了,抱拳答道:“不難,卻不一定能成。”
雖然沁帝並不懂得那些陰陽讖緯,下流法門,但一聽有方法,笑道:“只要有法子,那就試一試。”
一身大袖白衣的鄭長風不顧身份,轉身離開,隨著他的步子,白衣大袖飄搖。
汝陽城皇宮三座大殿之後又跟著三個座殿,後面的三座大殿雖然沒有前三座大殿雄偉壯闊,但後面跟著的三大殿重在氣度,更有左右各十五間配殿,東配殿供奉著歷代的有功皇族神位,西配殿供奉異姓功臣神位。
大沁立國時拆了大夏王朝建立在城外的太廟,改朝換代後大沁冒天下之大不韙將太廟建在了皇宮之後,以前皇宮後面的宮殿都拆了,那些後宮妃嬪和宮中侍女太監居住的屋子改在了三大殿的左右及後面,由於大規模的改動,曾經呈長方形的皇宮建築群變成了現在長寬比幾乎是一比一的皇宮建築群。
大沁對皇宮的改造可謂歷史只有這麼一例,亙古沒有這樣的分佈形制的。大沁皇宮這樣的格局歷來受儒家學子和陰陽家尋龍望氣士詬病,大沁沒有堵住那些人的嘴巴,可謂是不管不顧。那些只學了點陰陽讖緯皮毛的望氣士到底是學問不足,他們的預言一個都沒有實現,大沁國運亨通了百年。
整個皇宮呈“正方形”沒錯,但太廟在皇宮之中呈長方形,太廟前中後三大殿形制幾乎一樣,均是重簷廡殿頂,三重漢白玉須彌座式臺基,四周圍漢白玉護欄。殿內的主要樑柱外包沉香木,其他為金絲楠木製成。
太廟中古柏深深,很多都由前朝的太廟移來種植的,樹齡多高達數百年,千姿百態,蒼勁古拙。
三大殿中的中殿之中供奉歷代帝后,大夏王朝的時候皇后只供奉原配,大沁則既供奉原配,又供奉繼配。
大殿中央有一個轉了十二道彎的古樸桃樹,桃樹下,楊直換了蟒服,趺坐入定,欽天監監正鄭長風
披頭散髮,一身白衫,他再不復三十歲的模樣,面容蒼老。不過鄭長風也只是輕輕地嘆了一聲,下做法的的風險很大,在生死一刻他一人承擔了大道規則的憤怒。
楊直緩緩睜開眼睛,他馬上感覺到了身後鄭長風的異樣,趕忙轉身扶住要到底的鄭長風,急切喊道:“鄭監正,鄭監正,你怎麼樣……”
楊直的聲音喚醒了正在殿外依著殿門打瞌睡的老僕倌兒,老人開門問道:“公子,怎麼樣了?”
店內,睜眼的鄭長風吐出一團團黑血,一臉欣慰道:“長風無能,不過見道太子殿下的態度,長風死而無憾了。”
老僕倌兒手忙腳亂地進門,身子上本就沒幾兩肉的老僕以詭異的姿勢伸手托起鄭長風,老僕的手法名家枯木逢春,用在人身上,則是在鬼門關將人扯回來。
鄭長風輕笑道:“老前輩何苦呢?”
老僕羞赧道:“以前是誰對我好我就對誰好,自從遇到了公子後我的規矩變了一點,沒有縮減什麼,添磚加瓦的,誰對我和公子好,我就對誰好。”
鄭長風說起一樁辛秘事,“如此說來老前輩還應該感謝百里青青啊?”
老僕沒什麼不好意思的,附和道:“是應該。”
鄭長風吩咐道:“太子殿下去請皇帝前來吧,長風有事要交代。”
楊直搖頭,遞眼色將差事交給老僕,老僕低頭,放下鄭長風后離開。
不一會兒沁帝急匆匆地趕來,問道:“鄭卿要交代什麼事?”
鄭長風道:“既然遲家不想讓遲重鋒進宮,那咱們就算了,天下有龍氣的女子多了去了,束水郡慕容家的慕容雲笛,原鹿郡官家小姐王雁,京中俠肝義膽的花魁顧眉生,束水郡的江湖持琴女仙子韓雨令,劍膽城中從未下過畫舫的柔奴,臣到目前為止已經找到了這麼幾個女子。”
沁帝問道:“那個女子龍氣最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