萇楚宮位於厭次郡腹中,多年來逐漸形成了一個小鎮,小鎮平日裡也就一兩千人,大多是萇楚宮的佃戶,時不時也有來萇楚宮比劍的江湖人,不過那只是少數。
大門大派開銷何其之大,萇楚宮不能光靠著小鎮一千多的佃戶養活,也在各處有些生意店鋪什麼的經營幫補著。
最為掙錢的商隊生意萇楚宮當然不會落下,一可以賺些銀子供門派開銷,二也可以增加門派弟子的見識。
劍冠解三秋自然不會去做送貨押鏢的活計,萇楚宮每年六月左右,就需要有嫡傳弟子下山去,乾的不是什麼好差事,得罪人的活兒,解三秋從風鈴山回來後很不幸,就撈了這麼個行當,催促各商鋪納銀呢!
這不已經到了六月中旬,各地店鋪商行的貢銀也該有人送來了,解三秋剛到各縣把上一年的租銀收了回來。
解三秋剛回到宗門,又聽說萇楚宮裡到草原做生意的商隊已經離宗門不遠了,解三秋又騎著馬出門。
宗門裡每年都會到弘桑郡收購幾萬匹絲織綢緞,過了年之後,商隊就不用再去弘桑郡繞一圈,而是可以往西走,到開陽郡再收些筆墨紙硯、糖果等玩意兒,往北渡了琉璃河,由靈壽郡進入草原四國。
若是貨物能在鮮卑就傾銷一空的話,商隊也會再回來靈壽郡和束水郡再收些東西出關倒賣。
不過這也是好多年不曾發生的事了,各大商隊競爭激烈,地處南邊的萇楚宮也被打壓得厲害,沒能在大沁九郡站穩腳跟,只得到哪刀口舔血的危險地兒去討生活。
商隊從弘桑郡回來,這是多年以來的定例,從鮮卑進了高車,高車北上柔然,再南下進入上艾郡的走馬關,若是到了走馬觀都不出差錯的話,也就算平安回來了。
以前商隊還走河間郡繞一繞,自從司徒佈景世襲了河間王之後,行商門哪敢再走司徒家世代鎮守的河間郡,掉錢眼兒裡的司徒家雁過拔毛,沒幾個商隊經受得起。
中原商隊從草原帶馬匹回來倒賣是慣例,關卡以馬抵稅也是常事,邊境關卡稍貴,大關的話大多是十抵一,或者十五抵一,小關二十抵一也是有的。
河間郡糧多馬少,佔著是回汝陽城的近道便利,河間四關關稅一漲再漲,去年就變成了五抵一了,也就是五匹馬得留一匹在河間郡,幾個商隊經得起這樣的消磨?
現在大沁商隊都學滑溜了,寧願繞道上艾郡也不走河間郡,畢竟上艾郡公道,多年來都是十五抵一。
剛剛回來的解三秋身心俱疲,騎馬也不快,天色已是黃昏之時,太陽蠟黃蠟黃的……
“解三秋救我!”
馬上的解三秋頓了頓身子,回頭只見有人高高躍起,分明是個男人,也沒有受傷的樣子。
解三秋借力於馬,倒掠回去雙手十指相扣成拳。
嘭……
結實地打在那灰袍打扮的漢子身上,那漢子被這一拳打得倒飛了出去,解三秋這才看到逃了近半月的風鈴山家主。
臉色蠟黃,雲鬢散亂,身上的黑色袍子被草劃了破破爛爛,嘴唇因高燒起了滿是水泡,胸口的傷結痂了又裂開,如此反反覆覆,早已流不出血來,修長的手指上也有些草劃的傷口,指甲裡盡是泥垢。
曾經風光無限的風鈴山家主,就那麼隱蔽地歪躺在路邊的枯草下,早沒了高高在上的模樣。
解三秋手足無措,救人他倒是會,救女人,他沒救過,想著也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