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說,這種沒有組織的海盜,太愚蠢了,這麼好的老師,怎麼能殺了呢?那不是自己找死嗎?你們啊,對這個世界的力量,一無所知!”
王玉新一想到,如果巴達卡的父親沒有殺死克魯亞斯,恐怕現在其他的海盜們都還在馬六甲海峽附近逍遙呢,就忍不住嘆口氣。
我的海盜黃金時代啊……
這個一手建立了世界上最大海盜帝國的男人(而且是兩次),坐在電影院VIP廳舒適的沙發上深深地嘆了一口氣。
電影留給了大家一點點時間處理情緒,但對電影來說,時長實在是太重要了,淒厲的《棲青山》的樂聲還沒有完全結束,劇情就繼續發展了。
這部電影,只是一個簡單的三幕劇。
沒有像其他的電影那樣,搞各種稀奇古怪的敘事方式,搞各種花活。
因為身為製片人的王達文,本身就是求穩,求成功的人。
他需要的不是標新立異,而就是一個票房穩穩的故事片。
而且,現在的電影導演,非要在電影裡面塞入什麼亂七八糟的意識形態,個人訴求,把一部好好的電影整的人不人鬼不鬼的。
他啟用的導演,基本上都是急需一個機會證明自己,還沒被各種稀奇古怪的表現欲和意識形態汙染的。
事實證明,他的這個要求是對的,畢竟,《巴達卡》這個故事,本身就已經足夠強力,足夠有衝擊力了。
再不需要再在裡面加什麼。
沒有導演私自喂屎,這部電影依然在按照本身的軌跡,繼續發展著。
克魯亞斯的死,並沒有讓巴達卡變得幸福。
老師死了,學校沒了,不再有人上課了,孩子們卻陷入了彷徨之中,每天宛若行屍走肉一般,遊蕩到了學校裡,卻又失望的離開。
但日子還要繼續,村民們依然在操持著自己的“生意”。
每天早上,船離開簡陋的小港口,每天晚上,船隻又會回來。
但有時候會少一艘船,有時候會少一個人。
有一天,巴達卡的父親,也沒有回來。
還在養傷的琉馬,為了家裡的母親和弟弟,不得不跟著出海。
但這一去,他也再也沒有回來。
第二天,巴達卡拿起了槍,兩眼茫然地跟在了同村人的身後,登上了漁船。
他不得不做。
他必須養家。
此時此刻,屬於巴達卡的那個主題,那段《拾星》的副歌,已經變得越來越淒厲,完全失去了之前的童稚。
在巴達卡拿起了槍的一剎那,海盜那陰鬱、壓抑、邪惡的音樂響起,但《巴達卡》消失了。
《巴達卡》已經被《海盜》吞噬。
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那個純真善良的孩子,在他的世界裡,只剩下黑暗。
誰來拯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