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少年歡快地跑山間的小路上,他那跳躍的身影有時隱沒在樹叢後,一會又冒了出來,他手裡的楊柳枝高興地向老和尚揮動著。
老和尚面露笑容,站在小廟前看著山下小山村升起的繚繞升騰的縷縷炊煙,當他看到少年正在一個陡峭的斜坡上快速地往他蹦蹦跳跳地跑來,他趕緊伸出雙手,向前迎了幾步大喊:“愷娃子小心些,別跳,別跳!”
和尚口中的愷娃子遠遠聽到他的喊聲,樂呵呵地走得更帶勁了,他只花了幾分鐘就走完了剩下的路來到小廟前。
他抹了一把汗,拿出一個灰藍色布包袱遞給老和尚,氣喘吁吁地說:“大師,眼看就要入冬了,我媽媽給您做了件厚夾衣,您試試看合不合身?她還叫我量一下您的床,說要給您做一床新褥子。”
說完自己跑進屋裡,抓起水瓢就從水缸裡舀水向嘴裡倒。
“愷娃子,不要喝生水,小心拉肚子,桌子上的暖壺裡有燒開的……”老和尚沒有開啟包袱看裡面的衣服,但這一家子的情誼還是讓他暖了心,他小跑著跟在少年後面嘮叨著囑咐。
“沒關係,我在家都是喝生水。”少年又“咕嘟咕嘟”喝了幾大口,然後若無其事地甩甩頭擦了擦嘴。
老和尚又嘮叨了幾句,知道少年反正也是不聽,就搖了搖頭走進裡屋,過了一會兒他拿出一盒藥材遞給少年。
他從盒子裡一樣樣地拿出來指給少年看:“你媽媽天一冷咳嗽病就犯,這是給她的止咳藥;這是給隔壁劉媽的腰疼藥,上次她說帖了發癢,這次我調整了處方,你拿去給她試試;這是給李大爺的胃疼藥;這些是給你們家的感冒藥,留著備用;這是……”
王俊愷撅嘴耐著性子聽他說完,大師是個熱心又慈祥的人,他幾乎包攬了王俊愷住的那個村裡所有村民的醫療問題,有時間還去教村裡的孩子識字、學武功,村裡的每一戶都把他當成親人一樣的對待,但有一點,他這個囉嗦的毛病看來是沒法治了。
記得第一次,王俊愷在山上不小心摔斷了腿,眼看天就要黑了,他以為自己一定要喂狼了,他艱難地拖著傷腿,卻在山腰上看到的這座小廟。
他的敲門聲驚動廟裡的大師,大師是個話很少不苟言笑的人,治好了他的傷,送他下山回家的路上大師都沒說幾個字,可是現在看他的樣子,果然人上了年紀就會變得嘮叨這番話是很有道理的了。
終於等到老和尚嘮叨完了,愷娃子才有機會插上嘴:“大師,天快黑了,我還要趕回去幫我爹幹活呢,那我走了啊。”
老和尚慈祥的摸了摸王俊愷的頭,繼續嘮叨:“真是好孩子,現在像你這樣懂得孝道的老孩子是不多見的。父母養育孩子是不容易的,如果他們不知道如何報答父母……”
“是,是,知道了,放心吧大師,我記住了,我一定會好好孝敬我父母的。”愷娃子一邊不停地點頭敷衍一邊瞄著廟門準備溜走。
“百行孝為先,你能有這樣的想法真是難能可貴,你是一個好孩子,將來一定要有所作為,這樣你父母為你吃的苦才算有了回報,你一定要記住你媽媽說的話,生你的時候是難產……”
“知道了,天要黑了,我要回去了,您放心,等到咱們這開發成風景區、度假村,來這裡旅遊的人多了,賺錢的機會也更多了,到那時我去找份好工作,賺很多錢來孝敬我父母。”王俊愷拍著胸脯保證,並準備往廟門口撤退。
老和尚突然停止了嘮叨,驚訝地看著他:“你說什麼?”
“我說大師您放心吧,我會好好孝敬我父母的。”
“不是這個,哪裡要開發成風景區?”
“就是咱們這啊,”愷娃子一說到這個話題就興奮,“聽說是一家大公司看中了咱們這的風景,想把這一片山林全部包下來,有的地方開發成旅遊景點,有的地方開發成度假勝地,有的地方改成別墅,賣給城裡的大老闆們來這裡住。”
愷娃子把他懂得和不懂得的那些從大人那裡聽來的議論一股腦兒地說了出來,他激動地手舞足蹈起來:
“聽他們合同和計劃上說,到那時我們村裡的人都可以去他們公司上班,願意在家裡種地的也算是幫他們‘保持了鄉村風情’,他們公司每年還會給我們發補貼,而且我們還可以把自己家裡改成小旅館,讓客人們來住我們的農家院,吃農家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