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都只聽說父死子繼、兄終弟及這兩種傳承方式,從來沒聽說夫死妻繼、兒死母繼的規矩;
——朕眇眇之身,臨此天下元元,也正是因為兄長孝惠皇帝絕嗣,才由朕按照‘兄終弟及’的規矩,迫不得已繼承了皇位。
——這,難道不是最合適的做法嗎?
——朕的兄長絕嗣,於是朕旁支入繼嫡宗,繼承太祖高皇帝留下的宗廟、社稷;酇侯的爵位,難道不可以這樣嗎?
——酇哀侯蕭祿絕嗣,難道不可以從蕭相國的兒子、哀侯的弟弟當中,選一個人承襲酇侯的爵位嗎?
就這樣,原本因哀侯蕭祿絕嗣,而理當除國,之後又因為呂太后的騷操作,而被強安在侯夫人同頭上的酇侯爵位,便落在了蕭何的幼子:蕭延頭上。
↑(孝文元年,公元前179年)
作為蕭何的妻子,蕭祿、蕭延二人的母親,三世酇侯同對此,也並沒有什麼看法。
只可惜,這第四世酇侯蕭延,頂著後世聞名遐邇的好名字,卻並沒有成為和名諱相匹配的牛人。
——在承襲酇侯爵位短短一年之後,四世酇侯蕭延便因病亡故,諡曰:定;
又過了一年時間,酇定侯蕭延的兒子:五世酇侯蕭遺,也在成為酇侯短短一年之後病故,諡曰:煬。
到這時,同樣一個問題,便擺在了先帝的面前。
——五世酇煬侯蕭遺,無後······
只是這一次,先帝卻並沒有如呂太后那般,搞出‘兒子死了,爵位傳給母親’這樣的騷操作。
有之前,自己操作酇侯一脈的先例在,先帝駕輕就熟的下令:再次遵循兄終弟及的傳承規則,由煬侯蕭遺的弟弟蕭則襲爵,,成為第六世酇侯;
後來,蕭則因罪失爵,先帝也還是憑藉一句‘不能父死子替,就理當兄終弟及’,下令由蕭則的弟弟蕭嘉襲爵,成為第七世酇侯。
只不過這一次,由於蕭則是因罪失爵,而非‘絕嗣’;
所以,為了維護律法威儀,讓天下人知道‘酇侯真的因為犯罪被奪爵了’,酇侯的爵位,便被先帝改成了武陽侯;
酇侯國萬戶食邑,也只剩下武陽縣二千戶。
再到後來,七世‘酇侯’,或者應該說是武陽侯蕭嘉亡故,其子蕭勝襲爵,成為了如今的少府武陽侯蕭勝,又或是‘八世酇侯’蕭勝。
滿打滿算,從太祖高皇帝開國,敕封相國蕭何為酇侯,到如今的八世蕭勝;
——足足四代人、先後八次傳延,酇侯國便先後兩次出現絕嗣、一次出現坐罪奪爵的情況。
簡而言之:在過去這幾十年裡,但凡呂太后、先帝心腸稍硬那麼一分,酇侯一脈早就因為絕嗣、坐罪等原因,而被除國了。
五十年,八世傳延,漢家的天子先後三次,把即將失去封國的酇侯家族,拉回酇侯的爵位上扶穩。
而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