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樊噲這樣的故六國之民,尤其還是非富非貴,即不是王公貴族,也不是名門之後的尋常百姓,秦廷是一視同仁的按一級爵位處理的。
換而言之,這十五顆首級,大機率讓樊噲完成了人生當中第一次地位跨越,從第一級爵位公士,一舉跨越到了第六級爵位:官大夫。
再之後,秦少府章邯率平叛大軍,也就是那幾十萬‘百戰百勝’的囚徒大軍東出函谷,試圖扶大廈於既倒,挽救即將覆滅的嬴秦社稷。
而在抵抗章邯所率領的軍隊,並反攻爭奪章邯所駐守的城池之時,國大夫樊噲率先登城,斬二十三人首級。
先登之功,外加二十三顆首級,讓樊噲從第六級爵位國大夫再次升級,升到了第七級的公大夫。
乍一眼看上去,樊噲這一次的爵位升級,似乎有些並不很起眼,才從六級升到七級,只升了一級。
但很少有人知道:在秦二十級軍功勳爵名田宅制度當中,第五級別的大夫,是一個幾極為明顯的分水嶺。
秦二十級軍功勳爵名田宅,一級曰:公士,二級曰:上造,三級曰:簪嫋,四級曰:不更,五級曰:大夫;
六級曰:官大夫,七級曰:公大夫,八級曰:公乘,九級曰:五大夫,十級曰:左庶長;
十一級曰:右庶長,十二級曰:左更,十三級曰:中更,十四級曰:右更,十五級曰:少上造;
十六級曰:大上造(大良造,十七級曰:駟車庶長,十八級曰:大庶長,十九級曰:關內侯,二十級曰:徹侯。
單是從這些稱呼就不難看出:一級的公士、二級的上造、三級的簪嫋、四級的不更,都尚還屬於‘民’的範疇;
但從第五級的大夫開始,便已經可以算作是理論上的貴族階級了——雖然沒有具體的特權,但至少初步具備了貴族的名號:大夫。
所以樊噲第一次得到封爵,從一級的公士升為六級的官大夫/國大夫,其實已是一舉完成了從‘民’到‘貴族’的躍遷;
而之後的每一次爵位升級,樊噲都是在次序完成從‘理論上的貴族’到‘真正意義上的貴族’的躍遷。
明白這一點,再看樊噲之後的每一次爵位升級,就能很容易的看出端倪了。
——攻城陽,下戶牖,破李由(李斯之子)軍,共斬首十六級,被賜爵上間;
所謂上間,其實就是公乘,屬於秦二十級軍功勳爵當中的第八級。
也就是說這一次,樊噲又是隻升了一級,即從七級的公大夫,升到了八級的公乘。
——在圍攻東郡守尉的戰鬥中,打退敵人,斬首十四級,俘獲十一人,得封賜五大夫。
還是和之前一樣,從八級的公乘,升到了九級的五大夫。
——後又破秦河間守軍,趙賁、楊熊等的軍隊,屢立先登陷陣,捕、斬有功,被賜爵為卿,被賜賢成君的封號。
···
···
······
從首次受爵的大跳級,到六級的官大夫開始一步一個腳印,樊噲一步步走到了最後,位列漢開國元勳十八功侯第五位,獲封舞陽侯,食邑五千四百戶。
而在樊噲亡故之後,漢家在針對樊噲的‘功勞簿’上有如下匯總。
——跟隨太祖作戰,斬首累計一百七十六個級,俘虜二百八十八人;
——自己單獨領兵作戰,打敗七支軍隊,攻下五個城邑,平定六個郡,五十二個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