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榻側方約三五步的位置,則是劉勝跪坐於延席之上,面色無喜無悲。
但殿內的每一個人——至少漢家的朝臣百官、功侯勳貴,以及被劉勝特意挽留至今河間、江都等諸王都清楚地知道:此時的劉勝,也不大可能心情愉悅。
天子、太子都不高興,劉榮、劉德,乃至劉餘、劉非等宗親諸侯,自也就是一副怒火中燒,又發作不得的憤悶神容。
至於殿內的公卿百官、功侯貴戚,更是生怕天子啟看不到般,爭先恐後的齜起牙、咧起嘴,儼然一副‘社稷棟樑’的架勢。
只可惜:漢家君臣數百號人,雖都是一副‘爺們兒很不高興’的作態,但沒有任何一個人,敢真的對殿內的匈奴使團破口大罵。
即便是天子啟,也同樣如此······
“雁門的事,既然單于有如此考量,那朕,也就不多過問了。”
“正如貴使所言:漢匈兄弟之國,有些事兒,也確實不必太過計較。”
“雁門苑的馬,既然單于想要,那就當是朕送給單于的禮物。”
“只是回去之後,貴使最好給單于帶一句話。”
“——按我漢人的民俗,禮物,不應該是客人伸手要的,而應當是主人自己給的······”
雖不是威儀,卻也足夠謙遜的一番話語,反惹得那匈奴正使嘿然一笑。
只意味深長的昂起頭,看了看上首的天子啟,又頗具挑釁意味的在殿內環視一週;
待耳邊,開始響起一陣由牙槽咬緊而發出的低微聲響,那匈奴正使才笑著昂起頭,對天子啟微一拱手。
“陛下的話,外臣會一字不落的稟奏我主單于。”
“只是有件事,需要提前告知陛下。”
“——我們遊牧民族,是不會和兄弟太計較‘你、我’的。”
“哥哥的東西,弟弟隨時都可以拿去用;弟弟的東西,哥哥也隨時可以拿走。”
“別說是馬匹,又或是牛羊、財貨了;”
“甚至就連女人,也同樣如此······”
···
“漢人有‘不能主動要禮物’的習俗,外臣肯定會將此事稟明我主單于。”
“但我遊牧之民的習俗,也希望陛下能有所知曉。”
“畢竟,按照當年,貴先主太宗孝文皇帝,同我先主老上稽粥單于的約定,漢匈結為兄弟之國,是以我大匈奴為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