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名叫萼鶯。
我有一個大我五分鐘的姐姐,名叫萼菀。
是了,我們是雙生子。
大概是從很小的時候,雙生子之一的我表現出不平凡的特質。
在幼兒園,我的思維很跳躍。老師帶我們做活動,引導我們學習時,我總能極大程度地壓縮思考的時間,直接得出結論。
就好像我的腦袋裡裝的不是大腦,而是一臺精密的電腦。
但那段時間,我乖巧的姐姐比較受歡迎。
老師常常向我父母抱怨,說這孩子不聽話,不服管教,說話沒有邏輯,做事不按常理。
可我的方法總是更有效不是嗎?
總而言之,我被定義被問題兒童。
“果然還是當姐姐的比較省心。”大家這樣說。
若說乖巧文靜是她的標籤,那麼淘氣頑劣就是我的代名詞。
上了小學,老師開始教我們一些複雜的問題。
說是這麼說,但對我而言還是太簡單了。
於是我像在幼兒園那樣,去找別的同學玩,不過他們的任務並沒有完成。
老師常常大聲地呵斥我,讓我做自己的事。
可是我做完了呀。他們不信,我就給他們看。
即使老師們增加了我的任務量,我也會在他們面前很快地完成,尤其是數學。
我的班主任就是數學老師,她試著給我更難的題。
我翻翻課本,看兩道例題,就能很快作答,甚至舉一反三。
難度加一點,再加一點。
最終,她告訴我的父母,他們年僅六歲的兒子,有著小學五年級以上的水平。
“建議你們申請跳級,或者找個家教……總不能妨礙其他的孩子吧。”
她這樣說。
是他們太慢了。我這樣想。
天才總是孤獨的。
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