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張桂芳的兵敗,商王則沒有了那麼好的耐性,下旨嚴厲地斥責了一番,若不是朝中大臣苦勸,還差點把張桂芳削了兵權,押回朝歌受罰。
發脾氣歸發脾氣,事情終歸還是要解決的,朝廷中此時也發起了愁來,崇侯虎竟然變得日益強大,卻是讓朝廷不得不認真對待了。
如今的朝中,統兵能力超過張桂芳的大將已是屈指可數,算來算去,也只有佳夢關的魔家四將了。
只是,對於是否派魔家四將北伐,朝堂之上卻是有了些爭議。
說起來,若以實力而論,魔家四將雖然各有手段,卻也未必比張桂芳強上多少,但好歹是四個人,四兄弟齊心協力之下,定然能將崇城拿下。這是正方的觀點,主要支持者是以武成王黃飛虎為首的武將派。
按理說來,武成王統領天下兵馬,這等軍事上的事,他具有絕對的話語權,可不幸的是,這一次,提出不同意見的也不是什麼阿貓阿狗,而是宰相子幹。
子幹反對的理由也很簡單,魔家四將贏了還好說,若是輸了,怎麼辦?再派誰?張鳳?還是陳桐?這樣的添油戰術,根本就是削弱朝廷的力量,助長崇侯虎的聲勢,實在是頗為不智。
而子幹提出的解決方法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以雷霆萬鈞之勢,糾集絕對的優勢兵力,一舉攻破崇城,就算是牛刀殺雞,也要以最快的速度誅滅崇侯虎,以達到震懾天下的目的。
這個辦法也不失為一條妙計,但也出現了新問題,要組織一次如此龐大的攻勢,那肯定是至少要調動三關之力,那麼朝廷到底該將帥印交到誰的手上?
要知道,自古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武將之間,原本就是誰也不服誰,若沒有一個可以服眾的統帥,那一堆驕兵悍將湊在一起,不等敵人來攻,自己就會先亂起來。
可如今,朝中足以讓各關太守安心聽令的,卻也只有三個人了,一個是武成王黃飛虎,一個是太師聞仲,還有一個,當然就是商王本人了。
太師聞仲如今遠征東魯,自然是分身乏術。黃飛虎身為禁軍大統領,還要拱衛朝歌,輕易卻也無法離開。至於商王本人......這也未免太過高抬崇侯虎了,傳出去了,甚至會惹人恥笑。
對於這個問題,子幹心中自然也早已準備好了解決的辦法,為此,他特地推舉出了大將軍飛廉作為北伐的統帥。
說起來,飛廉資歷也算是足夠老了,而且兒子惡來最近又屢立戰功,若是沒有其他人選,原本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只可惜,這次卻輪到武成王全力反對了。
“飛廉雖然也卓有戰功,但終究是近幾年才調入朝歌的,若是將這等重任委派給他,只怕軍中會多有不服。”這是武成王反對的理由。
當然,這都是套話。
真實的理由是,飛廉的資歷實在不低,若是當真帶十幾萬大軍掃平了崇侯虎之亂,則很有可能被商王授以北伯侯之位。
官場之上,原本就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武成王雖然是個武人,卻也絕對不代表他的政治敏感性低。相反,身為統領天下兵馬的大將軍,他的這方面能力絕對不下於子幹、箕子這些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