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按電腦公司攻城掠地之時,M國的另一個科技公司也在崛起,這就是以個人電腦(PC機)見長的平果公司。
下屬曾向王按建議研發個人電腦,王按卻認為研發個人電腦是一件荒唐的事情。
蘋果個人電腦投入市場後,很快供不應求。
IBM也很快跟進,投入巨資研發PC機。
隨著PC機的功能越來越強,王按電腦公司的小型機和文書處理機沒有任何優勢。
王按電腦公司迅速研發出了比IBM和蘋果個人電腦更好更快的PC產品,但是由於與IBM的個人恩怨,王按執意王按個人電腦不與IBM相容,以一己之力對抗潮流。
王按曾經勸說微軟公司的比爾·蓋次和因特爾公司的安迪·格魯夫,要他們放棄與IBM的合作,轉而與自己合作,但是遭到他們的拒絕。
比爾·蓋次拒絕的理由是微軟還很弱小,仍在IBM的蔭庇之下,正是需要IBM公司的合作,他不可能背叛IBM。
安迪·格魯夫早年曾拜會王按,希望王按為因特爾的一款儲存器提點建議。
王按卻說:“如果你早點來找我,就根本不會拿出現在這麼差的產品”。
自尊心極強的格魯夫直接憤然離場,從此對王按懷恨在心,他怎麼可能與王按合作?
此時的王按電腦公司,還尚有實力,不至於垮臺。但是,王按接下來的一個決定,犯下了巨大的錯誤,從此無力迴天。
王按不顧董事會一次又一次的反對,執意將自己的長子王列選為公司CEO,將幼子選為王按傳播公司總裁。
王按這樣做,直接導致公司內部的強烈不滿,許多能人另謀高就,其中就包括哈羅德·科佩爾和約翰·坎寧安。
特別是哈羅德·科佩爾,他曾向王按提出了建立現代工作站的建議。
如果當初王按採納了哈羅德·科佩爾的產品研發建議,那麼王按電腦公司就可以另闢蹊徑,成為商務計算機市場的引領者,但是商場如戰場,沒有如果。
事實證明,王列不具備領導者的素質和能力,在他擔任CEO僅僅1年多的時間裡,公司財務狀況急劇惡化。
1988年,公司虧損高達4.24億美元,公司股票大跌90%。
為了扭轉資金困境,王列搞出了一系列騷操作,比如:大幅提高軟體費用,客戶打一次諮詢電話,就要支付175美元的費用。
這極大傷害了老客戶的感情,也失去了合作伙伴的信任。
1989年9月,王按已處在病重之中,儘管如此,他仍親自宣佈兒子王列辭去王按電腦公司總裁一職。
王列辭職之後,王按聘請前GE總裁理查德·米勒擔任王按電腦公司總裁,因為理查德·米勒有過拯救瀕危公司的成功記錄。
但是理查德·米勒對電腦行業缺乏瞭解,對客戶許下了一些無法完成的承諾,進一步降低了公司的信譽,拯救行動最終失敗。
王按電腦公司急速墜落,王按的健康也急劇惡化。
1990年3月24日,王按因“食管癌”在麻省醫院逝世,享年70歲。
1992年8月,王按電腦公司破產重組為王按全球,1999年“王按全球”被荷蘭一家公司以20億美元收購,從此與王按有關的企業徹底消失。
王按曾經在自傳中寫道:“想要在競爭激烈的世界電腦行業中處於不敗之地,就要跟上世界經濟不斷地變化,始終走在同行的前面”。
王按在創業初期做到了,但在他的事業後期沒有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