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說明什麼,說明宋義的策論詩詞深得人心,依我看,宋義必能將這女子壓下去。”
“非也非也,諸人傳唱宋義的詩詞策論,是因為他的詩詞策論辭藻華麗,華而不實又如何能與這奇女子鞭辟入裡的策論相比。”
眾人亂哄哄吵鬧時,女子已將宋義上下打量了一番,拱了拱手,含笑道,“原來是宋兄,宋兄大名,在下如雷貫耳,不知宋兄對我方才之言,有何異議?”
宋義含笑道,“道友之言,宋某已聽了多時,反覆揣度,發現幾個問題,還請道友賜教。”
女子道,“宋兄但說無妨。”
宋義凝眸看著女子,緩緩道,“道友方才所言,治世如醫病,這個比喻,弟以為十分妥當。”
“只是在下尚有疑惑,這個病人,道友是泛指整個國家,還是單指王權、大仙宗、世家,亦或普通百姓。”
女子緩緩道,“若想徹底根治國家病疾,自然是上到王上,下到黎民,都要秉持天下為公。”
宋義聞言嘴角笑意更濃,“道友之言論,若能實行,對天下來說,是一件好事。”
“尤其是天下寒門,定然欣然從之。”
“然,而今天下之權柄,掌握在王庭、大仙門、大氏族等仙貴的手中。”
“他們憑藉手中權柄,不用勞作,可以絲毫不費力的掠奪資源,然後窮奢極欲享受著世間最奢華的生活。”
“你認為他們會放棄這種享受,反而去實行道友所謂的天下為公的理念?”
“道友這想法好雖好,未免太過於幻想了。”
“只怕未等道友理念傳開,道友的屍體已腐爛與山野之間,魂歸九幽了。”
“依宋某之言,道友日後還是莫要再說這言論,以免給自己招來殺身之禍。”
女子聞言鄭重道,“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天下莫不知,而莫能行。”
“這句道藏名言,宋兄可曾聽過?”
宋義聞言點頭道,“自然是聽過。”
“既然聽過,那普天之下百姓可視之為弱水,王權仙貴可視為剛強,宋兄以為然否?”
宋義點頭道,“然!”
女子又道,“只要我張揚我之言論,若能是民智開,百姓皆求天下為公,弱水匯聚起來,便是滔滔江河之水,無量大海之水,試問誰能阻擋這股力量?”
“況且,宋兄豈能斷定天下仙門、世家便無人認同在下的言論。”
“道兄之言,也未免太過臆想了,事尚未去做,豈能湮滅在猜想當中,你我修者,修真問道,當身體力行,當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決心。”
“至於,在下之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