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坡上的哀嚎,李混跑的老遠,依稀還能聽到。而其身下瑟瑟發抖的小腿不聽使喚,飛也似的帶著他逃向小鎮。
清晨,小鎮的大街上行人匆匆,倒也熱鬧。李混扛著木劍悠哉悠哉的走在大街上,整個一副地痞模樣。而其街上,行人看清來人是他,慌了一跳,不知是誰率先喊了聲:“小道士又來了!”
隨著街頭的門市,哐的一聲,紛紛閉門歇業。
“嘖嘖嘖……”李混愣了半晌,暗自搖頭,心道不就是平日裡沒銀兩買吃穿日用,做了些偷雞摸狗的行徑嘛,至於這般慌亂。
能讓眾人如此神態自然並非僅僅如此,此話若讓旁人知曉,定然抱頭痛哭,指不定磕頭燒香,說要是這般便謝天謝地了。
這些人自然是少數,李混並非每家都去光顧。師父他老人家曾言,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故而行於市井街巷,見人見鬼守以規矩,行人行事守以方圓,有了規矩方圓便沒人會太過為難你。還真別說,師父的這套說辭倒真管用,平日裡,這些鎮民雖然怕他,卻不曾為難過他。
此前來到小鎮時,猶自記得小鎮南頭的鐵匠曾說過,鎮西的張家閨女近日便要出閣。算算時日,似乎就在今天。
反正有敘大娘在道觀裡,一時半會兒也回不去了,不如就此瞧個熱鬧。
想到此處,李混探著腦袋東張西望了一番,須臾,卻見不遠處,一對母女正走在大街上,而其女孩手裡拿著一個皮布做的小娃娃,煞是精美。
李混認得此女,這婦女姓許,自己曾跟師父到她們家做過客。猶自記得,這風韻猶存的許大娘,也曾半夜去過道觀找師父要符籙呢。
此刻,許大娘正牽著自家不過十歲的的女兒走在街道上。忽而發現一個小小的身影閃到跟前,不禁嚇了一跳:“啊呀,原來是清風觀的小道長啊。”
李混稚嫩的小臉一紅,也不說話,深深作了一輯,而後他督了一眼自顧玩耍的小姑娘,猛地一把將那皮布娃娃奪在手中,掉頭而去。
許大娘嚇了一跳。
小姑娘亦是愣了半天,少頃,她看到手裡沒了皮布娃娃,頓時哇哇大哭起來。
看著小道士拿著布娃娃揚長而去,許大娘氣得牙根癢癢。旋即她又想起了某個人,臉上不禁泛起一絲紅潤。
鎮西的鬧市街巷,這裡住著的,大多都是有錢有勢的富貴人家,據說這些人是因為得罪了不該得罪的人,只得跑到這窮山僻壤避難來了。當然,還有一些是土生土長在這兒,除了家中年輕子弟遷居到了郡城,其他的人則留在了小鎮。
這裡自然是李混經常光顧的地方,由於鎮子不算很大,不稍小半個時辰,他便來到了位於梅花巷的張家宅院。
此時的張家,門前大紅燈籠高掛,牆簷之下紅花結綵,一片歡喜熱鬧的景象。大門右側,只見一座八抬大轎,停於牆邊,只待嗩吶一響,轎伕便會起轎。
李混站得老遠,觀望著張家門口不停有人進進出出,他不禁讚歎道:“當真是富貴人家啊,閨女出個閣,大半個鎮子的人都來了。”言罷,他大眼睛滴溜溜的一轉,又咧嘴笑道:“不如,趁著這群富老爺不在家,去順個藤摸個瓜?”
想到此處,他瞥了一眼手裡的皮布娃娃,不由得搖頭搖頭,擺手道:“算了算了,今日且作罷,還是去吃喜酒的好。”
不知不覺日上三竿。
隨著鞭炮炸響,一聲‘吉時已到’,張家宅院前人滿為患,李混鉚足勁兒,才搶到了眾人前頭。於此同時,門前那端著糖糕的僕人,開始揮灑籃中的喜糖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