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渡過:抑鬱症治癒筆記> 抑鬱症診療騙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抑鬱症診療騙局 (1 / 5)

2014年9月,開學的季節。本應讀大學一年級的小雷(化名),無緣大學生活,從呼和浩特來到北京,求治“雙相情感障礙”。這是一種難治性精神疾病,以躁狂和抑鬱交替發作為主要特徵。

在此之前,他已經在北京德勝門中醫院治療了一年多。那是2012年下半年,小雷的父親覺得兒子“精神狀態出了點問題”,決定到北京治病。在網上稍做查詢,他便被一路“導航”到北京德勝門中醫院。

小雷的父親告訴財新記者,之所以選擇德勝門中醫院,是因為那裡的醫生告訴他,“中醫可以去根”;還有,德勝門中醫院有一款診療儀器——腦神經遞質檢測儀(EFG,E

cepofluctuog

aph),療效非常神奇。

據德勝門中醫院宣傳,這款儀器“透過了美國藥監局和中國藥監局的權威認證,成功申請美國、日本、歐盟多項專利,是世界精神病學會(Wo

ld Psychiat

ic Associatio

)指定的精神疾病檢測裝置,也是中國精神疾病專家委員會指定的精神疾病檢測診斷裝置”。

小雷一家頓生信心。進了德勝門中醫院,醫生沒有過多詢問病情,即用EFG對小雷的頭部進行無創檢測,生成一張“腦漲落分析報告”,檢測出9種腦神經遞質的數值。醫生告訴小雷的父親,這些數值證明小雷的腦神經遞質出了問題。醫生據此為小雷制訂了治療方案,“高的數值要調低,低的要調高”,並暗示可以根治。

接下來的治療非常昂貴。2013年1月至7月,小雷在德勝門中醫院治療總共花費近20萬元,不過病情並沒有好轉,反而愈加嚴重。父親回憶:“治療沒有什麼效果。狂躁的時候,六親不認,打人;打我們的同時,要自殺,就去撞牆。”

2013年7月的一天,小雷鬧著要吃安眠藥自殺。父母流淚勸阻,狂躁的小雷用鐵鏟砍傷了母親,又在父親頭上砍了一道十幾厘米的口子。至今小雷父親頭皮上長長的傷痕仍清晰可見。

無奈的父親轉而將小雷帶到北京安定醫院求治。這是一所三級甲等精神衛生專科醫院,也是國內精神疾病診斷與治療的重要研究機構之一。

首診時,他向安定醫院的醫生敘述了神經遞質檢測儀的事情。接診的醫生委婉地告訴他,不能斷定EFG無效,但北京安定醫院從未使用過這類儀器;他只是從廣告上聽說過這款儀器;而且,這一兩年,在北京一些民營醫院接受過EFG診療、沒有任何效果,不得不轉到北京安定醫院治療的病人,越來越多。

“我首診的這些病人中,有接近三成做過EFG檢測。白花了錢不說,病都被耽誤了。”這位有著20餘年臨床經驗的精神科專家一聲長嘆。

EFG神話

開啟EFG官方網站(edu.

et/),赫然可見一條標語:“重塑精神世界,共創美好人生”。網站的基調以藍色和白色為主,乍一看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世界衛生組織的官網。

然而,在EFG官網上,找不到任何創辦組織的資訊。

根據網站的介紹,EFG腦神經遞質檢測儀和EFG腦神經遞質免疫再生療法,是“由世界精神病學協會(WPA)、亞洲睡眠研究會(ASRS)、抑鬱症防治國際委員會(PTD)、中國精神障礙疾病預防協會等9家國際重點醫療機構及192位資深專家,經過多年科研,成功研發出的針對失眠、抑鬱等精神疾病的最有效治療成果”;該儀器能“無創定量檢測GABA(γ氨基丁酸)、Glu(穀氨酸)、Ach(乙醯膽鹼)、NE(去甲腎上腺素)、5HT(5羥色胺)、DA(多巴胺)六種中樞神經遞質”,且這項技術“經過美國藥監局FDA、中國藥監局SFDA和歐洲CE的權威認證,已成功申請中國、美國、日本、歐盟等發明專利”。

從生物醫學技術發展歷程看,不能說無創檢測神經遞質毫無依據。應該說,如果有一款儀器能夠直接測量大腦神經遞質,那麼將對精神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極大幫助,是精神疾病患者的福音。

現在醫學能夠證明,人的精神疾病和大腦內神經遞質的濃度有相關性。何為神經遞質?簡單地說,人腦中的神經細胞之間傳遞資訊時,前一個腦細胞的神經末梢會釋放出化學物質,其使命是載著資訊,跨越細胞間隙,像郵差一樣把資訊傳遞下去。這類化學物質,就叫神經遞質。

醫學專家告訴財新記者,大腦的神經遞質最主要的是三種:5HT、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這三種神經遞質,功能不完全一樣。比如,5HT掌管情感、慾望、意志;去甲腎上腺素提供生命動力;多巴胺傳遞快樂。如果這三種神經遞質失去平衡,神經元接收到的訊號就會減弱或改變,人體就會出現失眠、焦慮、強迫、抑鬱、恐懼等症狀,表現為抑鬱症、雙相情感障礙、精神分裂症,以及其他神經精神疾病。

但是,目前現代醫學僅能從經驗推測出精神疾病和神經遞質失衡有相關性,還不能準確認定患者的大腦中到底缺乏哪一種神經遞質。原因是,一來目前神經遞質的最準確測量手段是透過開顱獲取腦脊液,二來神經遞質的種類很多,互動作用機制10分複雜,與精神疾病的精確關係還在探索中。

然而,從市場的角度,有需要就有可能。患者需要便捷的檢測手段和永不復發的承諾,醫院則需要獲取最大利潤。EFG就此“應運而生”。它自稱可以無創檢驗出患者是否缺乏神經遞質、缺乏哪一種神經遞質,從而對症下藥。假如真能如此,由EFG書寫治療精神疾病的神話,就完全是可行的。

財新記者在百度百科鍵入“腦神經遞質檢測儀”,該詞條宣稱,EFG可以“為精神疾病專家提供科學、精準的檢查結果”;“在專家們的科學的指導下,治療3至7天病情明顯好轉,一個月內頭痛、失眠、抑鬱症、心理障礙等症狀基本恢復正常”。

在百度搜尋引擎中鍵入“EFG腦神經遞質檢測儀”,全國各地宣傳使用該儀器的醫院資訊鋪天蓋地。這些醫院對EFG療效的宣傳,並不完全相同——有的宣稱可以治療失眠、神經衰弱、抑鬱症、焦慮症、精神分裂症,有的可以用於治療更年期綜合徵、自閉症、帕金森綜合徵、兒童抽動症、多動症等,不一而足。

相同的是,這些網站的設計相似,且這些醫院瞄準的都屬於致病機理有待探索、短時間內難以根治的精神疾病。網站上有著關於EFG神奇療效的大面積宣傳,並不時彈出“免費線上諮詢”“預約專家”視窗。

聽起來很美妙。問題是:這一切是真的嗎?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