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告別我很久了,可她的微笑還停留在我眼前,留給我的卻是徹骨的寒冷。
她是我的同事介紹來的。同事說,這位20歲的姑娘,在北京一個名牌大學讀書,成績優秀,陽光燦爛,但只有她媽媽知道她鬱鬱寡歡,孤獨而怪癖。媽媽勸慰她、鼓勵她、責怪她,一無所用,母女關係反而僵化了。
今年暑假,母親發現孩子偶爾暴飲暴食,吃得狂吐,一連幾個小時大哭不止,才發覺不對勁。我的同事知道這個情況,找到了我。
我問:“她這樣多久了?”
同事答:“從中學就這樣,大概三四年了吧。”
我心裡暗生惋惜,說:“太久了!快讓她來找我,不要耽誤,越快越好!”
昨天下午,她走進了我的辦公室。
她給我的第一印象是明媚的微笑,大方而得體。圓臉,大大的眼睛,亮閃閃的,青春洋溢。總之,很討人喜歡的一個姑娘。
我請她坐下,寒暄幾句後,說:“你看上去一點兒事都沒有啊,你笑得多好看。你的笑是發自心底的嗎?”
話音剛落,她的眼神黯淡下去,眼睛紅了;接著,我看到她的眼淚滾落下來。
她說:“很多年了,我的臉在笑,心在哭,我心裡是冰冷的。”
以下是她的敘述:
“我從小就內向,不快樂,不喜歡熱鬧,總喜歡一個人待著。後來,離開家鄉到外地上中學,更孤獨了。高三時,學習緊張,壓力大,實在受不了了,有要崩潰的感覺。什麼事情都提不起精神,一直撐到高考。總以為上了大學,學習不那麼苦了,環境改變了,會好起來。”
“哪知道,上了大學,越來越難受。大學和中學不一樣,沒人管,班主任一年也見不到幾次。同學也各顧各的,沒人注意我。同宿舍同學稍微瞭解我一些,但不理解。她們說我家庭條件好,什麼都有,還不快樂,是矯情。”
“我知道我自己不正常。但我不想讓別人看出來,只有努力去做。我擔任校學生會外聯部部長,我逼著自己做好。一鬆弛下來,就很累很累。上午,沒有課的時候,我會在床上一直躺著,很久很久。”
接下來是我和她的問答:
“你過去感興趣的事情,現在還有興趣嗎?”
“我從小就沒有感興趣的事情。我從小到大,所做的一切,都是因為我覺得應該做。”
“那你現在一天當中,一點點快樂都沒有?”
“偶爾吧,當我完成一件困難的事情後,會鬆一口氣,覺得快樂。”
“這不是真正的快樂,只是緊張和壓力後的放鬆。真正的快樂是從心底洋溢位來的。”
“是。”
“有沒有自己喜歡吃的東西?”
“沒有,我吃飯只是覺得應該吃。”
“有男朋友嗎?”
“沒有。我看很多同學都有男朋友了,覺得自己也應該有。努力過,但沒能真正開始。”
“你做事猶豫嗎?”
“非常猶豫。一點點小事都想來想去。”
“你自卑和自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