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個典型的中度抑鬱症患者。
我第一次見到他時,他正在自己昏暗的小房間裡焦躁地走動,像一隻籠中的困獸。
在此前和此後很長一段時間裡,他一直不相信或者不接受自己得了抑鬱症。而從他妻子的敘述判斷,這確定無疑;我去看他的主要目的,是幫助他接受這個嚴峻現實,老老實實去看病。
他是一個高階知識分子,博士,在一家研究機構供職。儘管如此,當大腦被病魔侵襲時,他的思維仍然如弱智般單一,行為如孩童般幼稚。
所幸他病情單一,也不嚴重,接受治療後,一個月便痊癒了。
但他這個病例,仍有很大的價值,具體說明了一個抑鬱症患者,思維和認知是如何被疾病扭曲,從而變得自卑、自責、悲觀、絕望。
在他患病和治療期間,我囑咐他的妻子,不要怕麻煩,每天記載他的思維、行為和服藥後的反應。這一方面有利於他的治療,另一方面可以給其他患者以信心。
感謝他的妻子,按我的要求做了詳細記錄。徵得她同意,我稍作整理,陳列如下。
就醫之前
【第四日·看不到前景】
他依然情緒低落,從早到晚拉著我問:“你為什麼每天這麼開心,難道你看不到眼前的困難嗎?這個家已經沒法運轉了,我們現在面臨的是生死存亡的問題。”(他所謂“生死存亡”,是指在北京生活養娃經濟壓力大,這也是最初擊垮他的一大壓力源)
他屢屢說:“我走在大街上,覺得每個人都過得比我好。”
【第三日·“她是罪魁禍首!”】
他昨天又陷入“不知該做什麼”的焦慮中,讓我給他佈置任務。我讓他把嬰兒床拼裝一下。裝的時候,他一塊板子沒拿穩,重重地摔在地上。在旁邊大床上玩耍的寶寶嚇得哇哇大哭。聽到哭聲,他更加心煩意亂,衝著寶寶吼:“哭什麼哭,你除了哭還會什麼!怎麼這麼嬌氣!”
我把他拉到一邊講道理,他說自己都懂,就是剋制不住情緒。“我現在很恨她(寶寶),就是她把我們害成這樣的。”
【第二日·“我騙了大家!”】
今天中午,他在我的鼓勵下去洗了個澡(不記得他幾天沒洗澡了)。中午嘗試著工作,但對著電腦坐了不到半小時,就又崩潰了。
“我們不要在北京苦撐下去了,回老家吧。就算治好了病,我也寫不出那些文章。我失業了,沒有薪水,靠你一個人的工資我們在北京根本活不下去。”
“你要相信我對自己的判斷。我是意識到自己能力不足,才生病的。我對你說這番話時,是理智和清醒的,沒有認知扭曲。我們應該早幾年就想到這個結局。”
我說:“你能力不足?那你的同事為什麼都誇你?”
他苦著臉說:“那是他們不真正瞭解我,被我的表象騙了。”
【第一日·“生活是一盤死棋”】
他一方面對治療持悲觀態度,另一方面覺得即便治好了,自己的生活也是一盤死棋。
“如果我看好了病,還是這樣懶惰,沒有責任感怎麼辦?我還是不能工作怎麼辦?”
儘管我各種開導解釋各種規勸,他還是會隔一兩個小時問我一次同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