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如何準確診斷抑鬱症”中提到,雙相情感障礙是一種更難處理的精神疾病,可能和抑鬱症相混淆,也可能和精神分裂症相混淆。
雙相是怎麼一回事兒?先講兩段故事吧。
兩段故事
曾經,我接待了一位前來求助的抑鬱症少年的父親。少年原是武漢一所名牌中學優等生,成績排名年級前五,是上北大的料兒。豈知在高一得了抑鬱症,求治四年,期間還被誤診為精神分裂症,住院三個月。最後,迫於無奈,家人不得不強逼兒子再次住院,接受電擊療法。
就在預定電擊的那天早晨,可憐的父親一早來到病房,看到兒子已經異乎尋常地起床了。坐在床邊,表情平靜,眼神清澈明亮。父親正驚訝,兒子開口說:“爸爸,我好了。”
父親大驚,問:“你怎麼好了?”
兒子指著病房裡的一盆花說:“昨天我看這朵花顏色是灰的,今天看是紅的。”
真是喜從天降!父親趕緊把媽媽叫來,一家人悲喜交集。而後,兒子雀躍著給昔日的同學打電話,告訴他們病好了。父母欣慰地看著兒子興奮而流暢地打電話,一掃昨日的畏縮、呆滯。
給自己的同學打完電話,兒子意猶未盡,又把爸爸媽媽的手機拿來,翻開通訊錄,不管三七二十一,挨個撥通,滔滔不絕說起來。
父母親臉上剛剛綻開不久的笑容凝固了。他們覺得不對勁,趕緊去找醫生。
跡象實在太明顯了。在少年患病四年後,醫生作出了正確的判斷:正在從抑鬱相轉向躁狂相。醫生立刻調整治療方向,少年逐漸康復。
再說說我自己的故事。上一篇提到,我在經姜濤醫生治療的第19天,豁然而愈,所有失去的社會功能全部恢復。當天夜裡,興奮地一夜無眠;第二天上午,毫無倦意,去紅螺寺爬山,健步如飛,體力健旺。
當晚,我給姜濤醫生髮了一個資訊,表達謝意。他迅速回資訊,就幾個字:“你來找我看看。”我回信:“好,本週六複診我就來。”他又回資訊:“不能等到週六,明天就來,讓我看一眼。”
話已至此,我不能不去。第二天,姜濤醫生見到我,只瞥了一眼,就說:“你有轉相的苗頭,趕緊調藥。”隨後開藥,加奧氮平,停瑞波西汀。當晚,睡眠恢復,逐漸平穩。
我後來一直思索,為什麼姜濤醫生非要我讓他“看一眼”?他看到了什麼?
我猜測,這也許就像我讓記者把稿子拿來讓我看一眼,外人看不出名堂,可我掃一眼就能看出稿子新聞事實夠不夠,有沒有修改基礎。也許當時我的表情、臉色、舉止中,就蘊含著某種資訊,姜濤醫生一望便知是否轉相。
雙相的兩極
從上述兩個事例,讀者也許能明白,患者那種興奮、激越、精力充沛,是雙向情感障礙的特質之一。
醫學書籍載:雙相情感障礙是一種既有抑鬱發作、又有躁狂發作的疾病。躁狂相的特徵是興奮、激動、樂觀、情感高漲;抑鬱相恰是另一極端,是悲觀、呆滯、情緒低落、思維遲緩、運動抑制。二者可交替迴圈發病,一個階段化悲為喜,一個階段又轉喜為憂。
臨床醫生們如此概括躁狂相的表現:
1.心境高漲,自我感覺良好,整天興高采烈,得意洋洋,笑逐顏開,有感染力,常博得周圍人共鳴,引起陣陣歡笑。
2.思維奔逸,反應敏捷,思潮洶湧,有很多的計劃和目標,感到自己舌頭在和思想賽跑,言語跟不上思維的速度,言語增多,滔滔不絕,口若懸河,手舞足蹈,眉飛色舞。即使口乾舌燥,聲音嘶啞,仍要講個不停,信口開河,內容不切實際,經常轉換主題;目空一切,自命不凡,盛氣凌人,不可一世。
3.活動增多,精力旺盛,不知疲倦,興趣廣泛,動作迅速,忙忙碌碌,愛管閒事;常揮霍無度,慷慨大方,好為人師;舉止輕浮,常出入娛樂場所,招蜂引蝶。
4.面色紅潤,雙眼炯炯有神,心率加快,瞳孔擴大。睡眠需要減少,入睡困難,早醒,睡眠節律紊亂;食慾亢進,暴飲暴食;對異性興趣增加,性慾亢進。
上海精神科醫生顏文偉,記載過一個典型病例。在此簡述如下:
1996年,有一次,情緒明顯抑鬱。然而,突然間,情緒出現好轉,覺得思維變得很快,反應迅速。突然變得喜歡與人打鬧,感覺自己的前程一片大好。還發明瞭“WC”的手勢。又自稱發明了“小偷可以在下雪天倒穿著鞋作案,這樣就不容易被捉住了”等方法,感覺自己很不一般,話也多起來,行動也多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