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問起原因,趙暘才知道這三位遼使與三司使葉清臣商量榷場交易物時發生了矛盾。
礙於自己制定的規章,趙暘也不好將三人請入工部本衙,於是便請三人到御街北端那座酒樓喝酒。
待酒菜上齊後,趙暘聞訊究竟,性格最烈的蕭古和卻一臉不悅地質問道:“前兩日趙司諫稱遼宋兩國乃兄弟之邦,莫非是戲耍我等?”
趙暘覺得莫名其妙,轉頭看向蕭孝友與邱洪:“發生何事?”
邱洪解釋道:“我等與葉計相等貴國三司官員商議榷場交易物許可名錄時,貴國官員不許除九經以外書籍流入我大遼,故使我等感到氣憤。……事實上,我大遼也收錄了華夏曆來不少書籍,自認為並不比貴國少,只不過民間不多而已。但貴國三司官員卻是一副對待蠻夷的態度,著實令人氣憤。……故我等商議了一番,想來聽聽趙司諫的態度。”
趙暘思忖了一下,笑著說道:“我贊同大宋的書籍流入貴國,當然,也贊同貴國的書籍流入我大宋,兄弟之邦嘛,文化上互通有無更為重要。三位尊使且稍安勿躁,待我奏請官家,陳述利害,叫官家派人請三位前往宮中書閣,但凡貴國沒有的書籍,我都可以奏請官家無償贈遼主一套,抄錄、刻印皆可。……當然,似記載火藥、火器等管制書不在其中,除非貴國對我大宋開放優質戰馬。”
蕭孝友、蕭古和、邱洪紛紛動容,對趙暘的態度感到震驚。
蕭古和更是心悅誠服道:“今日我才知趙司諫是真心將我大遼視為兄弟之邦,可惜似趙司諫這般心胸開闊者,貴國朝中甚少,許多人雖嘴上不言語,實則仍將我契丹人視為蠻夷。”
趙暘擺擺手,隨即心中微動,邀請三人喝酒吃菜。
待酒過三巡,氣氛也合適,他伺機問道:“恕我冒昧,貴國此番討伐西夏,不知是以何等戰略?是求速勝,還是穩步進兵?預期征戰耗時幾何?”
“呃?”蕭孝友三人面面相覷。
見此,趙暘半真半假地解釋道:“諸位放心,我決計不會洩露出去。之所以有此一問,只因我即將前赴陝西……諸位不知,昨日官家授我陝西經略招討安撫副使一職,命我前往陝西側應貴國進兵,我只有知道貴國戰略,才好遙相呼應,側應貴國。”
蕭孝友三人交換了一個眼神,對趙暘這番話將信將疑。
倒不是懷疑別的,至少他們認為宋國的真實目的,絕非是側應他遼國,多半是想趁西夏無暇他顧時做點什麼。
略一思忖後,蕭古和沉聲道:“此事本不該透露,但趙司諫與我等投脾氣,告知也無妨……此番我大遼舉兵二十萬,至於速勝還是穩步進兵,此事我當前也不好分說,得看介時戰況,但能速勝自然還是速勝為好,最好數月便擊敗西夏,迫其臣服求和。”
趙暘聽罷搖頭道:“欲速則不達,西夏國雖小,然民風彪悍、全民皆兵,我勸貴國還是穩步進兵為好,幾日克一城,克城後修整幾日,皆要有所預計,不可貪功冒進,尤其是要做好與西夏持久對抗之準備,切不可有僥倖想法,認為西夏數月就會求和。”
蕭古和一愣,隨即哈哈大笑道:“趙司諫的勸誡,我記下了。”
從旁蕭孝友與邱洪亦是笑而不語。
看三人的態度,趙暘就猜到他們並未放在心上。
事實上他之所以想勸遼國穩步進兵,除了是想拖延戰局,以便使宋國有更充足的時間用於編戶齊民,其實也不乏善意。畢竟在他看來,但凡是求速勝的戰爭一方,最後沒幾個有好下場的,因此才要料敵從寬。
可惜這三位遼使聽不進去,這不禁令他暗暗搖頭。
這場仗,遼國估計難勝。
也罷,至少對宋國也不是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