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錚錚大宋> 第三十五章:殿前司軍營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十五章:殿前司軍營 (3 / 4)

“這還算是好的,至少還有出操。”魏燾笑著道,“曾經有個與我交好的內官被外調至一支就糧於濟州的雄勝軍,出任監察,他在信中曾寫到,那一營禁軍即便是在春秋季節,整月出操也不過十回,夏冬之季更少,尤其是冬日,兩、三月總共出操不出五回,再者,軍中禁軍大多缺兵少甲,軍將問起就說損毀,實則大多是遺失,還有人拿去私下換錢……”

趙暘聽了感覺不可思議:“軍紀如此渙散,將領就不問責?”

“問責自然問責,但若犯禁的人多了,也就只能不了了之了,否則若引起兵變,更是罪過。……員外郎不知,不少禁軍,本就是在各地造反的亂軍招安收編所得,這幫人只想著吃糧領餉,哪受到了日常操練之苦?若軍中將領逼迫過甚,難保他們不會聚眾作亂,禍害當地。介時若朝廷派軍征討不利,最後還是得招安,供糧供餉養著這幫人,免得再生禍害……是故,何必呢?”

“少說兩句。”王中正在旁提醒道。

“都是自己人怕什麼?況且這事眾所周知。”魏燾渾不在意道,繼續講述有關於禁軍的內情。

聽他講述趙暘這才知道,原來大宋歷來的“平亂國策”就是招安叛軍,時日一長,各地的流民以及好吃懶做之輩,都紛紛嘗試以造反的方式成為禁軍:聚個一、二百人甚至幾十人、十幾人,高舉反旗,喊出造反口號,介時縣城的第一反應並非立即派縣軍圍剿,而是上報朝廷。

而朝廷歷來的做法就是派一名安撫使與叛軍接觸,雙方談妥條件,隨後由朝廷將這撥叛軍收編,成為禁軍一員。

自大宋立國之初到迄今為止,各地造反次數不下二、三百回,但每次規模都不算大,也幾乎沒有縣城被攻陷的例子,就是因為大宋採用了這種“平亂”方式。

當然,前幾年的“王則之亂”例外,那次是假借佛教名義的造反,大宋不會容忍。

正因為是這種平亂之策,大宋的禁軍從立國之初的二十幾萬逐漸壯大至如今一、二百萬——另一個原因是朝廷會收編受災地的青壯為禁軍,目的同樣是為了防止這些人作亂。

由此不難猜測禁軍的實際戰鬥力。

“一、二百萬禁軍,可堪一戰者有多少?”趙暘忍不住問到這件事。

魏燾想了想回答道:“包括上四軍在內,估計得有三、四十萬吧……”

“未必。”鮑榮搖頭打斷,“也許只有二十幾萬,你們忘了,前些年……”

“咳!”王中正忽然咳嗽一聲。

“前些年怎麼了?”趙暘追問道。

眾人面面相視,直到趙暘二度問起,王中正才低聲道:“前些年,我大宋與西夏交兵,三戰……失利,損失了諸多軍隊,官家大為震怒,故朝野不敢輕易言論……”

三戰失利?

乾脆點說三場敗仗唄。

對此趙暘略有印象,點點頭不再多問。

此時他終於明白大宋的“冗兵”究竟達到了什麼地步,一、二百萬禁軍竟只有二、三十萬可堪一戰,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走吧,去找那位曹國舅。”

“是。”

沿著營地的柵欄繼續往北,趙暘一行人很快就遇到了一隊例行巡邏的禁軍。

對方注意到王中正幾人個個都身穿禁軍的裝束,倒也沒有立即驅趕呵斥,遠遠招呼一聲便上前盤問:“幹什麼的?”

不等趙暘有何反應,帶隊的隊正便注意到王中正幾人額角並無刺青,面色微微一變,忙恭敬地改口道:“冒犯了諸位中貴人,還請見諒,不知諸位中貴人到我殿前司軍營有何公幹?”

“爾等不必知曉,告知我家員外郎殿前司衙門在何處即可。”王中正帶著幾分傲氣斥道。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