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楊心裡真是嗶了狗了,他剛才真是鬼迷心竅地相信能有飛行員能在單發情況下保持一邊上到一千英尺後,還能轉回來反向落地。
稍微有點兒腦子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但詭異的是,不止他一個人有這種想法,在場不少人抱有同樣的想法。
沒辦法,徐清之前的表現太過驚豔,彷彿什麼情況放在他身上都有一線生機。
不過,任徐清前面表現如何搶眼,結果卻是註定的!
易楊在決賽階段的抽籤環節就知道藍航空的下場。
在預選賽階段完成之後,晉級的隊伍領隊會各自出一個故障科目投入抽籤箱,再從箱子裡抽出紙條作為延展部分的科目。
在抽出紙條之後,要立刻交給監督人,整個過程中絕對不能開啟紙條。
一般而言,領隊出的科目會比較難,卻不會特別變態,因為存在自己抽到自己的情況,出得太難別到時候坑了自己的隊員。
可這次易楊不同,這傢伙就是個賭徒,他就賭自己抽不到自己的紙條。而且,針對他所寫的科目,他之前特訓過吳盛,即便成功率不高,但是也可以接受了。
光從這點兒就可以看出,華航在交流大會這事兒上,勝負欲是有點兒過強了。其它公司可是很少會有為了技術交流大會而特訓的情況。
而且,極為湊巧的是,陳逸拿出的紙條正是易楊的紙條。易楊之所以如此確定,因為他特意在紙條的一個邊角,地折了一下。而這點兒不同於其它紙條的特徵正好被他看見!
這幾乎是易楊最想看到的結果了!
他幾乎可以確定,猝不及防之下,徐清絕不可能處置這個故障!
......
徐清之後就是吳盛,不得不,吳盛的勝負欲跟易楊真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他竟然學著徐清在第一次單發極限側風落地之後,沒有停下來而是跟徐清一樣選擇了連續起飛!
徐清由於時間緊迫不得不出此下策,但是吳盛可是時間充裕得很,他這麼做完全就是意氣用事。氣得場下的易楊差點兒腦淤血。
論到操縱能力,吳盛真算是決賽選手中,除徐清以外第一人了,可是他畢竟不是徐清。
在第一圈順利落地之後,連續起飛,這導致第二圈就是單發加操縱卡阻。
還不僅僅於此,吳盛沒有選擇適當延長五邊,而是跟徐清一樣選擇短五邊。而他的操作也是學了徐清,把好發也收為慢車,想要儘快轉彎。
然而,他沒有控制好雙發無推力的情況下的下降率的問題,過快的下降率觸發霖形警告,讓他不得不重新加起好發。
為了儘快減下降率,吳盛油門加得很猛,這導致了反向力矩陡然增加,飛機幾乎停止了轉彎,也毫無意外地穿過了五邊。
為了能在短五邊上修正好方向,吳盛使出了渾身解數,才跌跌撞撞地落到跑道右半邊,差點兒出了跑道。
這段驚險的歷程讓吳盛起不了再度連續起飛的心思了。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他吳盛看來是真沒有這金剛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