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接下來的幾秒,徐清的三觀再次被重新整理。
瞿星操縱的飛機不僅是上下晃,連左右都開始晃起來了。
因為不能像正常操縱那樣可以迅速修正偏差,人工恢復的操縱性有著一定的延遲,這就需要飛行員對趨勢有一些理解。
也就是不能等到飛機偏了才知道修,要在飛機有偏的趨勢的時候就要止住這個趨勢,或者讓這個趨勢減弱。
打個比方,襟翼15進近的時候,正常的下降率會稍大,在850900的樣子。可是這時候飛機偏高了半個點。那麼肯定要往下壓盤,讓飛機下降率大一些,好追上下滑道。但是壓盤不能一直壓著,比正常下滑姿態多壓一度就可以了,讓飛機慢慢蹭回下滑道就校同時收些油門,防止速度上揚。
當發現下滑道開始修正之後,不能一直等到下滑道回到正常位置才恢復正常的姿態。而是要隨著下滑道的回正也同時回正飛機姿態,做到在下滑道正常後,姿態也同時正常。
瞿星的做法就比較滯後,經常會出現矯枉過正的情況,即是修正了一個偏差,但是因為人工恢復的延遲性和一定機率的過度操縱問題,沒有及時回正,導致出現反向偏差。
整個五邊瞿星都是在修正偏差中度過的。
令人驚奇的是,瞿星的航道和下滑道雖然沒有一直穩住,但是卻能在運動中找到平衡。航道下滑道的偏差從來不超過一個點,端是詭異無比。
心裡話,徐清覺得瞿星現在的操作比保持飛機一直平穩下滑還要難,不禁感嘆一句瞿星的路子是真的野。
只要在1000英尺以下,飛機的航道下滑道偏差不超過一個點,就符合穩定進近的標準。可是隨著距離的逼近,盲降訊號越發敏感起來,一點的偏差就會大幅度地反應在PFD上。
這導致了瞿星的修正愈發頻繁,那華麗的手部動作,就跟炒菜似的,讓人目不暇接。
還別,瞿星自創的“動態進近”一直到決斷以下都沒有超過穩定進近的範疇,實在令人歎為觀止。不過,王教員也言明瞭不會按照盲降標準要求,只需要正常落地即可,這麼來,瞿星還算是超額完成任務了。
飛機在臨近跑道的時候,瞿星的法子就不好使了。
一直到跑道上空,飛機還是偏在左邊。瞿星一心急,給了個大坡度的右壓盤,飛機在延遲一會兒後,開始迅速地右偏,那偏轉趨勢恨不得從左邊越一個跑道偏到跑道右邊。
徐清也被瞿星莽夫一樣的操縱給震驚了,這麼壓盤,飛機不是一下子又要偏到右邊了嗎?
果不其然,飛機以極快的偏轉速度到了跑道右側,但還是在跑道上空,不過已經有了繼續偏出跑道的趨勢。
就在瞿星想要故技重施的時候,飛機猛地重重的砸在跑道上,這一下讓瞿星猝不及防,他光顧著修方向,竟然沒有注意飛機下沉。不過,好在落地雖然重,但是還是安慰地落到了跑道上。
然而事情還不算完,因為機頭不正,飛機在接地的瞬間依然保持右偏的趨勢,開始急速往右邊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