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客啊!”張騏駿嘆了一口氣,將手機收回口袋裡,往座椅背上靠了靠,偏著頭打量起絡繹不絕的上客人群。
徐清準備飛機的時候,張騏駿閒得無聊,順手要了電子放行,同時聯絡現場:“現場,星飛8342,你幫我看一下人齊了沒。”
一般是在起飛前十五分鐘才能關閉登機口,當然每個機場的規定可能有些差別,但是應該大同小異。
廊橋比遠機位的優勢在於,如果起飛前十五分鐘還有人沒到,後面沒到的人就可以直接截載,關閉登機口,之後清點人數後就可以關艙門了。
遠機位就有很大的不同了,其中關鍵就是登機口到飛機這段時間的延遲。
只要人不齊,只有在起飛前十五分中,登機口才會關閉,這時候擺渡車才能出發。這時候,擺渡車到飛機上,乘客再登機的話時間很有可能超過十五分鐘,這就是為什麼遠機位經常會延誤的原因之一。
擺渡車本來就是稀缺資源,像星飛8342這次航班一共一百七十多個人,已經接近滿客了。一輛擺渡車是裝不下的,需要兩輛擺渡車。當第一輛擺渡車人滿之後就可以離開了,但是第二輛擺渡車就不行。第二輛擺渡車需要等到人齊一起走或者起飛前十五分鐘,登機口關閉。
就算只有一個人沒來,第二輛擺渡車全車的人都要等著。因為萬一第二輛擺渡車走了,那個人又來了,機場還要額外抽調一輛車過來,非常耗時耗力。
當然,那人如果是在登機口關閉之後再來,那就怪不得機場和航空公司了。
張騏駿只能祈禱沒有扯後腿的人,可以讓另一輛擺渡車早點兒出發。要是有人拖到最後時刻到登機口,或者乾脆不來了,那就歇菜了。從登機口到飛機停機位需要二十幾分鍾,到達之後再登機有需要十幾分鍾,他們至少要延誤二十多分鐘。
而且地面氣源起動發動機的程式相對於正常起動程式還是要複雜一些,所需要的時間自然也長一些,如此算下來,延誤半個小時以上那是妥妥的。
好在天佑星飛,這次的乘客中沒有拖後腿的,剛剛登機口那邊傳來訊息,所有人已經上擺渡車,擺渡車應該已經出發了。
從上飛機到現在,終於聽到一個好訊息了,讓張騏駿長出了一口氣。
張騏駿在一邊盤算怎麼加快進度,徐清則是兢兢業業地幹著自己的事兒,他不管張騏駿,反正張騏駿喜歡在副駕駛全部做完之後再檢查。
剛剛張騏駿要了電子放行,在徐清準備完成之前,電子放行就已經到了。張騏駿看電子放行來了,只是掃了一眼,手上並沒有動作。剛剛心血來潮要了個電子放行已經是他的極限了,現在還要他回覆電子放行和在放行頻率複誦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可以做,但是沒必要,多一點兒勞動都是不行滴!
徐清看張騏駿只是瞟了眼列印出來的電子放行,後面根本沒動作,心中苦笑。自己已經算比較懶了,怎麼還有比自己更懶的,不說回覆了,連看一眼電子放行都欠奉,也是開了眼界了。
或許在張騏駿眼裡,機長在駕駛艙就應該這麼端著,雜事瑣事都讓副駕駛幹了,自己最後核實一下就行了。
機長不出力,那就只能徐清全攬下了。
徐清完成駕駛艙準備之後,撕下電子放行的紙條,開始大聲念出電子放行的內容,同時開始按照電子放行修改飛機引數。
徐清大聲念電子放行可不僅僅是念給自己聽,也是念給左邊的“老大爺”聽。只是這時候張騏駿都是在閉目養神,也不知道有沒有聽到徐清在說啥。
核實好CDU裡的離場跑道和離場程式和電子放行一致,同時起始高度和應答機也重新設定了一下,確認無誤後,徐清還需要聯絡放行頻率進行復誦。
原本的K市機場是少數幾個不需要複誦的大機場。注意,這裡的複誦指語音複誦,即便在K市依舊要求在CDU上進行電子放行的確認。
徐清調好放行頻率,報告道:“星飛8342,複誦PDC。”
“星飛8342,請講!”
“可以放行到N市,使用跑道04L,浠水07D離場,起始高度1200米,應答機3503,星飛8342。”徐清說道。
放行:“星飛8342,複誦正確,準備好報。”
“準備......”徐清打算回準備好報,可是話說到一半的時候,眼角的餘光突然瞟見張騏駿不知何時湊近過來,徐清猝不及防,嚇得一哆嗦。
就見張騏駿輕聲說了兩個字,流控!
原來張騏駿剛剛想起來公司籤派說航路天氣不好,航路天氣不好的話是有可能導致流量控制的,別到時候關了艙門報準備好了,結果放行再說有延誤那就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