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紳階層是如此地強大,它的強大不在於某一個人,而是在於整個階層都根深蒂固地普遍存在於大明的經濟重心。
對士紳階層動手,與之徹底決裂,幾乎就等同於一個人用匕首挖開自己的心。
人無心能活否?
當然不能。
另外,黃福還想到了一個更重要的問題。
即便透過變法更化,扶持出了一個對抗士紳階層的新的得利階層。
那你能保證,新的得利階層,不會轉頭造皇帝的反?
若是如此,大明折騰更化變法,還不如不改,好歹士紳階層對老朱家當皇帝沒意見,最多讓某個不合心意的皇帝溶於水,換上來一個,不還是你們老朱家的種?
所以,雖然道衍說這位姜星火“姜聖”找到了扶持新的得利階層的辦法,但黃福依舊不認為,更化變法這條路走得通。
誰都知道,更化變法比一成不變在大多數時候都要好。
變一變,不管怎麼變,只要主導變法的人能力不是太差,大機率都能增強國力。
因為既然已經到了需要更化變法的時候,就說明已經爛透了。
可是為什麼華夏上千年的歷史,更化變法的皇帝就那麼幾個?這還不夠說明問題嗎?
黃福的疑惑,只能等待道衍解開了。
但隨著道衍遲遲不展開信件。
蹇義忽然若有所悟。
“且慢。”
這時蹇義開口了,或者說,替道衍開口了。
“陛下,臣以為這封信事關國朝命運,不應該讓所有人都看到。”
蹇義瞥了一眼身後的內閣眾人,含義不言自明。
說白了,在明初這種中書省和丞相制度,都剛被朱元璋廢除沒多少年的時代,六部尚書這種站在文官系統最頂峰的大佬們,真瞧不上內閣的年輕小夥子。
雖然這裡面有些小夥子,歲數也著實不小了。
但在官僚制度下,論資排輩就是如此,老的就是可以瞧不起比他年紀小的,資歷深的就是可以瞧不起資歷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