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開順:1644> 第九十一章:備效軍的第三次軍改及線列騎兵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九十一章:備效軍的第三次軍改及線列騎兵 (1 / 2)

處理完牛金星的事情後,李炎也就懶得再去過問新安那邊的情況,這封上書必然是要引起軒然大波的,但他相信,李自成一定會有所取捨。

真說要吃掉李自成,反客為主,那他遠遠做不到,可現在的情況是,李自成在新安糧食即將耗盡,本來計劃打洛陽解決糧食問題,結果被李炎捷足先登,這種局面下,李炎是相信李自成會在他跟牛金星之間做出個取捨的。

便算是不殺牛金星,也應該罷黜出決策中心才是!

當然,李自成如何決斷那是過後的事情了,現階段他的重心還是要放在兩個方向上,第一,隨著備效軍的再度膨脹,以前的軍制方式已經不再適用於備效軍了,他必須得再度進行軍事改革。

第二,洛陽新下,雖然現在他還約束士卒不許劫掠,畢竟城池還沒有安定,但等大局定下來,他許諾的東西是必須做到的,如何維持民心,恢復生產也是第二個大問題。

第二個問題他倒是有些眉目了,趙璟在永寧做的不錯,洛陽攻克後,便是趙璟第一批送來糧食,除此之外,永寧的民心也在趙璟的兢兢業業的努力下得到了恢復,李炎對此很滿意,幾次對高一功誇讚趙璟有“治世之才”。

如今看是不是要把趙璟往上面拔一拔,讓他來洛陽做事,負責洛陽的民政事務,當然現在還不能動,畢竟名義上他是李自成的下屬,也不好太過僭越,這件事只能徐徐圖之。

而另一件事卻是迫在眉睫的,那就是軍事改革。

人數從三千膨脹到七千,備效軍原有的體制根本無法相容這麼快速的膨脹,實際上擴軍到三千的時候,原有的軍制就已經出現各種問題了,李炎沒有打破原有的編制,而只是單純的擴編,這就導致各哨人數膨脹,指揮出現不靈的情況。

針對這種情況,李炎跟高一功商討後決定趁著洛陽新勝,威望大漲之機,將投降的明軍跟原有的備效軍進行綜合整編,重新搭建軍事結構。

整編思路其實不復雜,闖軍長期以來軍制都不統一,相互掣肘的情況時有發生,針對這種情況,李炎和高一功決定還是採取明軍的“營兵制”來進行改革。

當然,實際上李自成的老營也是脫胎於明軍的“營兵制”。

按照備效軍的新規定,備效軍將被一分為三,在“軍”這個單位下設定營,這算是實際意義上明確了“軍”這個單位,闖軍之中並沒有設定“軍”的單位,而都是以營為最大的單位。

七千人比效明軍營制,三千人為一營,分別為備效左營跟備效右營,每營設定“營將”一人,副將一人,三千人的營分三哨,每哨設定哨總一人,副哨一人,哨下分五隊,設隊正隊副,一隊百人往下分四個總旗(明制),總旗下再設十個小旗(明制)。

可以說,按照現在的分法,整個備效軍已經和李自成的老營編制截然不同,反而跟明軍頗為類似,這也算是備效軍正規化的第一步。

分兩營其實是為了更好的區分備效軍跟明降軍,李炎不想讓投降的明軍跟備效軍之間產生摩擦,影響雙方的整合,索性就還是讓明降軍自成一體,這樣也好發揮其最大的戰鬥力。

左營將由李炎欽點張洪出任,理由也很簡單,張洪是李自成的親兵,資歷老,而且作戰勇猛,李來亨太年輕,郝永忠勇武有餘但是否能獨當一面值得懷疑,黃色俊倒是能跟張洪爭一爭,奈何前次負傷連床都下不來,所以也就只能作罷了。

左營營將張洪,下屬的三個哨也擴編了,從起先的二百人編制擴張到了現在的一千人編制,分別由李來亨、黃色俊、郝永忠出任,郭君鎮雖然能力很強,但一直跟李炎若即若離的,讓李炎心中摸不準,所以還是隻給了個隊官。

至於劉文炳,李炎本意是想提他做隊官,也好分解郭君鎮的勢力,結果劉文炳抵死不從,偏要做郭君鎮的副手,李炎沒辦法也只能點頭答應了,此外就是賈源也被李炎安排做了個隊官。

至於右營營將,李炎則是拔擢了任繼榮出任,任繼榮雖然起義的時候猶豫了,但這個人有軍事經驗,是軍戶出身,標準的世襲武將,他的弟弟任光榮在湖廣擔任軍職,軍事鬥爭經驗不見得比高一功低,這樣的人李炎自然會重用。

右營下面的幾個哨長就更沒有懸念了,分別是謝應龍、田虎、孟長庚,孟長庚算是一飛沖天,李炎對這個勇武而知禮的青年軍官很有好感,加上孟長庚確實破城有功,李炎也就順勢拔他做了哨總。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