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自大略掃了幾眼便看出了這兩本書的價值,當即就非常高興的收下了,單從書上來講,牛金星就一定不是一個草包。
這第二個問題,牛金星就更一針見血,大體上依然是跟李炎說的那些,號令不一,均田不公,不事經營,當然難能可貴的是牛金星還一一提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從整合義軍到軍事化屯田,當然最讓李自成感興趣的還是牛金星的“均田免賦2.0”
跟李炎的分田質子結合均田免賦不同,牛金星的均田免賦2.0是完全推翻了李炎的想法,無論是否支援闖軍,態度是否曖昧,悉數抄沒田產,均分給百姓,與此同時免賦從免雜賦更改為了大小賦稅一應俱免,三年免徵任何賦稅,以休養百姓。
而分田,則是一戶七畝,分田之戶出一丁為卒,若是戰死則再賜田地七畝,若是臨陣脫逃或者投降明軍,則剝奪其田產,分給有功勳的人。
除掉修改李炎的均田免賦外,牛金星還為李自成梳理了未來土地政策的方針,也就是《天下均田疏》,在這裡面牛金星明確了自己未來的改革計劃,天下土地悉數均分,不許民間買賣,每戶額定數目世代承襲,額定的數目全部記錄在冊,除非朝廷相關懲罰賞賜,不然土地的流轉將是絕對違法的行為。
說白了,牛金星就是要把周朝那套井田制翻出來,結合現在的現實修修補補,形成了闖軍的全新施政綱領。
若是李炎在這裡,必然是要唾牛金星一臉的,這行為幾乎可以說是慢性自殺了,以中國現在的情況,完全阻斷土地交易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不說別的,一旦遇到災年,那些活不下去的農民是求著將土地投獻給有餘糧的地主以此換取生存,哪裡是牛金星這一刀切那般武斷?
然而,不巧的是,李自成卻對牛金星的政策讚不絕口,出於他自身的經歷,土豪劣紳巧取豪奪屢見不鮮,若是能從根本上禁絕土地交易,所有問題不就解決了?在李自成這些民帥們看來,明朝的覆滅本質上就是死在土地問題上,所以自然他們的政策也會從土地問題著手進行解決。
在政策上,雙方的觀點幾乎是完美契合的,而李自成此時也對這個其貌不揚的“老舉人”刮目相看,大有相見恨晚之意,為了表達自己的尊敬,李自成甚至走下帥案,自己端了把椅子跟牛金星相對而坐,侃侃而談。
第三個問題,牛金星對天下形勢的判斷也跟李炎不一樣,當然,李炎是外掛使用者,牛金星不是,使用牛金星的判讀自然是基於自身對天下局勢的瞭解。
牛金星先指出了三分之勢是絕對不可行的,原因很簡單,西北已經不可能養起割據政權了,而張獻忠為人刻薄寡恩也不可能在湖廣四川站的住腳跟,明廷江南和北京早就不是一條心了,一旦天下有變,南方勢必形成割據之勢,沒了江南的錢糧,北方的朝廷根本養不活大軍,到時候北方之地,唾手可得。
在牛金星的構想之中,未來的局面將會更類似於南北朝,闖軍需要在河南厚積實力,然後將明軍的主力吸引入河南、陝西一帶,在這裡完成幾次漂亮的殲滅戰,原因也簡單,這兩個地方赤地千里,百姓痛恨朝廷,明軍在這個地方作戰已經算是客場作戰了,後勤等等壓力都會非常巨大。
消滅明軍北方的有生力量,然後乘機東進,奪取北京,到時候北方傳檄而定,再將那些貪官汙吏拷掠一番,便是有足夠的錢糧供給大軍的南下作戰,而到時候北方陷落,南方有實力的軍頭,如鄭芝龍這些人必然趁勢而起,形成藩鎮割據的態勢。
到時候掃滅南方只需如同趙宋統一般,合縱連橫之間,南方便可以平定,李自成便可以御極天下!
當然,若是開了上帝視角就會發現,牛金星對於建奴的估計過於樂觀,事實上牛金星也確實考慮了滿清的。
按照牛金星的說法,滿清數次入關不過是掠奪財物跟子女,可見他們也就是漢之匈奴,唐之突厥,皇太極是個雄主,在滿清搞漢化,在牛金星看來不過是比效耶律德光,欲圖復現宋遼舊事罷了。
對於這種角色,大可以厚賜錢帛,與之通好,結為兄弟之邦國,待到日後力量雄厚了再徐徐圖之,可以聯之以制明,而不可浪戰損兵,這就是牛金星對於遼東問題的思路。
原則上李自成是沒什麼問題的,對於滿清畢竟沒有直接打過交道,李自成對他們也不瞭解,牛金星給他的方案他覺得是完全可行,了不起到時候劃山海關為界,效法宋遼不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