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王,李炎才二十歲,其心機手段便算是我也不能說一定能與之匹敵,加上其出色的能力,這般人物如今拔擢到後營主管,與八隊官、幾個總哨平級,屬下擔心速度太快,日後封無所封,會釀成禍患的”顧君恩說出了自己的擔心。
李炎太年輕了,而且資歷太淺了,這才幾個月時間居然拔擢到這般高度,便算是韓信拜將也不過如此。
雖然說後營是公認的“流放地”,去了便很難有出頭之日,後營總管的級別在那裡擺著的。
李自成的前營也稱“老八隊”,基本上由八個管隊組成,管隊下面又有小管隊,至於劉宗敏的總哨也差不多屬於跟管隊平級的水平,因為農民軍頻繁合營,合營後的編制就亂了,所以什麼叫法都有,比如首領、統制、管隊、總哨、都督、將軍等等。
而後營總管,便是能跟管隊齊平的水平,而李炎才二十歲,入闖營才不足一年,就頂掉李自敬成為了後營總管,確實有些嚇人了這速度,顧君恩的參軍亦或是李炎的都監,級別上都是不高的,屬於沒有實際管轄權的。
若是李炎做了總管,那可是有實打實的管轄權了,這點就是顧君恩都眼紅不已。
“而且,闖王可知,自李炎殺劉顯過後,後營之人無不相慶,皆言‘李公子賢明’,這其中李公子究竟是指闖王還是指李炎就不得而知了,小小年齡,居然能夠邀買人心至此,既非闖王之福,也非李炎之福啊!屬下今日進言,非為構陷,實在不願意日後君臣失和,落個漢高淮陰的下場”顧君恩嚴肅的說道。
李自成聞言,眉頭皺了起來,顧君恩的話不能說沒道理,李炎拔擢太快了,這確實不是什麼好事,畢竟闖營老資歷的不少,若是日後再立功勳,可就不好擺位置了。
再其次,後營之人無不相慶引起了李自成的警惕,他突然意識到了一個問題,李自敬、劉顯在後營搞結黨營私,李炎難道就不會結黨嗎?
李自敬、劉顯這般人物,行事不縝密,也談不上足智多謀之輩,結黨水平很低,一眼就能被看出來,而李炎這種角色,只怕便算是結黨也難以看出來吧。
想到這裡,一個人的身影漸漸出現在李自成的腦海之中,那便是他的親兵張洪。
他清楚的記得張洪當初是多麼的厭惡李炎,卻不料如今這個厭惡李炎的親兵總是在自己面前為李炎美言,這可不是什麼好事情。
想到這裡,李自成眉頭皺了起來,開口問道:“那按照先生的意思,俺當如何做?”
“再設一職,頻繁調動,既可以用李炎之能力,又不至於讓他拔擢過快,最關鍵的一點是,頻繁輪換職位,李炎也難以形成自己的黨羽,這樣用起來也不用擔心。”顧君恩淡淡說道。
“當設何職?後營又當交給誰管理?”李自成詢問到顧君恩。
“劉芳亮有治民之能,可主後營,至於李炎,當以其監前營一軍!”顧君恩拱手說道。
“你的意思是讓李炎著手軍務?”李自成若有所思的問道。
顧君恩拱手道:“李炎本就是前營拔擢起來的,對軍務也是熟悉,留在後營本來就有些小材大用,若是能令其監軍務,或可有驚異之處。”
李自成撫摸著胡茬,仔細的思索著顧君恩的提議,他信不過文人主軍,跟明廷特別喜歡用文人做軍隊主帥不同,闖軍的文武是涇渭分明的,李自成也不認為天天讀書的人能夠帶好兵,要知道這種起義軍,要想壓服一支軍隊,那你多少個人勇武得沾一點。
而李炎的不同之處就在於,他不是純粹意義上的書生,也是做過闖營哨總的,也是上過戰場拼殺的,將他定義為一個書生顯然有失偏頗。
這也是顧君恩的私心所在,長期以來,他便只是個參軍而已,在軍方是沒有一點的影響力,這樣下去也不是一個辦法,李炎丟在後營,天天跟糧草打交道也沒什麼意義,大爭之世,還是得軍事說話。
所以很早之前,顧君恩就有一個大膽的想法,那就是想辦法將李炎調去前營參與軍務,爭取能夠得到些軍權,這樣按照他跟李炎的關係,就在軍隊之中有一定話語權了。
否則,他顧君恩也是無根的浮萍,隨著李自成勢力的做大,早晚都會有比他更加高明的人物出現到時候他就是被拋棄的臭鞋了。
“顧先生講的有理,李炎這個人有能力,若是用在前營或許有意想不到的收穫。”李自成猶豫片刻後還是拍板同意了。
李自成當然也看的出來顧君恩的小九九,但他無所謂,不就是想在軍隊中要點影響力嗎?不是什麼大事,他看的更遠一些,顧君恩說的沒錯,李炎在後營久了很容易形成黨附之勢,尤其是他最忌憚的便是李炎奪了他的威望。
既然這樣,何必等以後不得已反目呢?不如丟到前營去,軍隊中都是務實的,不是一些小恩小惠就能收買的,李炎去了,一來可以削弱其在後營的影響力,二來,則可以看看李炎能不能在前營整出什麼新奇的政策,讓闖軍發生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