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母親一回故土,就再也離不開,沒辦法,徐峰只好讓大嫂侍奉孃親,照顧小侄子,留在了家鄉。
這一次出事,徐峰一離開京城就直奔家鄉,總算有個安全的落腳地,不用東躲西藏在外面受罪。
…………
江南寧縣
這是一個偏僻的小縣城,在江南來說,並不算多繁華,人口也少,早些年戰亂頻頻,整個縣城顯得有那麼幾分蕭瑟。
一大早兒,小商販們就挑著擔子出來賣貨,豆腐攤前的豆腐西施,圍著大圍裙一邊給熟客們稱豆腐,一邊和旁邊麵攤兒老闆娘聊八卦。
“聽說徐家的老二回來了?”
“可不是,前些天就聽說到了家。”麵攤老闆娘是個三十多的婦人,杏眼桃腮,風韻猶存,說話的時候聲如黃鶯,聽說以前是個唱戲的,有一口好嗓子,她一開聲,周圍的人都樂意聽。
“昨天劉家的喜梅還去找李婆子,想讓她幫忙問一問,看看徐峰有沒有在咱們寧縣結親的意思。”
這話一出,豆腐西施和客人們都笑了。
“就她那模樣,還想人家徐峰?白日做夢吧!”
“就是,當年劉家到和人家徐家有婚約,結果徐家一落敗,他們立馬就不登門,還是徐老孃明理,知道人家不樂意,也就不提這一茬子事兒,還主動說那就是當家的喝醉了酒隨口一說,哪裡能當真!人家知禮,劉家到不依不饒,在外面到處詆譭人家徐峰,說他不務正業,讀書不成,連個秀才都考不上,將來怕是隻有討個破落戶當老婆的命……現在看人家發達,又想攀上去,哪裡有那種好事兒,再說了,咱們縣裡誰還能不知道,劉春梅嫁過人,早就不是黃花大閨女,還敢想這好事兒呢!“
麵攤老闆娘跟著笑了一陣,忽然嘆了口氣:“哎,人這命,就是奇怪。當年徐家破成那樣,最後不得不背井離鄉,逃荒去,那會兒誰不得說,他們家算是完了,說不定再也見不著,誰成想沒兩年,人家風風光光地回來,瞧瞧現在徐家那宅子,可不是以前能比的,聽說還有三百畝良田,好些個莊子,鋪面也有四個,賺錢賺得足足的,昨天我見到徐老孃去上香,可瞧著年輕了好些歲。”
周圍的客人們也是一臉羨慕。
徐家就在縣城最東面,大瓦房,兩進的院子,硃紅色的大門,在縣城裡絕對算是富貴人家,也難怪周圍好些街坊鄰居都要說幾嘴八卦。
劉家也確實想攀這門親。
今日劉春梅的姑姑,劉家的二女兒劉芸就登門陪著徐老孃說了好一通話,還給徐家的大嫂,送了兩匹緞子,大紅色的,鮮亮的很。
人家徐家到還算客客氣氣,可惜,就是不肯接話,劉芸也實在不好意思開這個口,最後一直到人家端茶送客,她也沒把話說明白,出了徐家的大門,就不免有點兒發愁,回去之後還不知道大哥大嫂怎麼生氣!
徐家這邊,徐老孃盯著劉芸出去的背影看了半天,嘆了口氣:“其實劉芸是好孩子,要不是輩分不對,把她說給咱們家大峰到正正合適。”
劉芸今年二十三,年紀是不小了,但徐峰的親事也耽誤了,今年有小二十,差個三歲沒什麼,女大三,抱金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