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幹部說:“砍柴啦,挖藥材啦,或者打個山雞,抓個竹鼠,也能打打牙祭,或者拿去山下換點糧食和油鹽。”
張俊茹問:“糧食能夠吃嗎?”
鄉幹部說:“當然不夠吃了,一些低保戶,鄉里都有糧食補貼的。神龍縣是全國貧困縣,有很多貧困鄉和貧困村的,一直都是國家在補貼。”
張俊茹又問:“這裡的小孩,不用上學讀書嗎?”
鄉幹部有些慚愧地說:“按理說,七歲就要上小學的。但是呢,你也看到了,這裡太偏遠,附近就沒有小學。一般是生活能自理了,就送到鎮子上的小學住讀。當然,吃喝住都是要交錢的,鄉里的教育經費也緊張,有時候,教師工資都發不出來。”
張俊茹問:“沒有幼稚園嗎?”
鄉幹部彷彿沒聽懂,疑惑地看著張俊茹。
沈擁軍在一旁解釋:“就是託兒所和幼兒園。”
鄉幹部一臉苦笑:“你說的那些,大城市才有,我們鄉下從來沒有的。”
翻過兩道山樑,又發現一個寨子。
鄉幹部介紹說:“這個寨子叫石頭寨,全村只有8戶人家,都是石姓,人口卻有70多人,差不多每家有10來口人,有些小孩是沒有戶口的。年輕人也基本都出去打工了,剩下的也都是老人和小孩了。”
沈擁軍問:“現在不是每家只能生一個孩子嗎?怎麼每家還有這麼多人?”
鄉幹部說:“這裡都是少數民族,可以生兩個的。但是呢,基本上是隨便生的,山高路遠的,鄉里管不了,也管不過來,頂多是威脅不給上戶口。”
張俊茹問:“這麼窮的地方,能娶上媳婦嗎?誰家閨女願意嫁過來?”
鄉幹部又是一臉無奈,“娶不上媳婦的,當然是有的。尤其是近些年,開放了,村裡的年輕姑娘都往外跑了,出去打工,心都野了,更不願意回來了。”
沈擁軍看著寨子門口三五成群奔跑打鬧的孩子,問:“他們的爸爸,是怎麼娶上媳婦的?”
鄉幹部明顯尷尬了一下,終於還是回答:“多數是換親。”
桃花仙一干人等明顯一愣,換親?是個什麼鬼?
鄉幹部解釋了一下:“換親,就是這個寨子用一個姑娘,從另外一個寨子換一個姑娘回來,跟本寨子的男人結親。這裡同一個寨子,同姓是不能結親的,都是一個祖上一個分支傳下來的,整個寨子都是血親。”
既然已經說開了,鄉幹部就不怕家醜外揚了,接著說:“也有些寨子是多個姓氏混居的,那裡的換親,就是一家對一家的換親了。比如說張家和王家,互換一個閨女,給自家兒子做媳婦。”
李東文明顯感到詫異。臥槽,還有這種神操作?這也是種族延續的一種智慧嗎?
張俊茹不自覺地問了一句:“那他們有愛情嗎?”
問過之後,她就有些後悔,有些黯然神傷。
一行人都默不作聲了。
所謂愛情,在貧窮的寨子裡就是奢侈品,為了家族或者家庭的存續,那些虛無縹緲的東西,都是可以犧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