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約儀式結束之後,李東文並沒有立刻離開神龍,而是留下來,對投資的地盤進行了一次細緻的探查。
神龍縣對於這次招商引資,也是下了血本。
從五個鄉劃出來10萬畝林地,承包給桃花仙公司,平均每個鄉兩萬畝的樣子。
還有那片半楓荷種苗基地,也打包出售給桃花仙公司。
桃花仙公司要求,林地儘量集中成片,便於今後開發和管理。
這樣一來,就有一些山裡偏遠的小型村寨,面臨整體搬遷。
李東文跟隨鄉里的搬遷工作隊一路進山。這裡是有名的“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進山的路,別說汽車,連摩托車都無法通行,交通基本靠走。
一行人翻過三道山樑,才來到要搬遷的這個寨子。
寨子名麻皮,全寨只有9戶人家,全部姓麻。
全村總計68口人,這也許最小的村子了。
村長名叫麻先平,是一位六旬老漢。
整個村子,每家每戶基本是祖孫三代的人口結構,目前留在村子裡的,基本上是老幼病殘了,年輕人和成年壯力,基本都下山外出打工去了。
房子是竹子和木頭搭建的吊腳樓,已經相當破舊,一層用來養豬養雞,廚房和灶臺也在一樓,二層用來居住。
鄉里來的幹部,帶領大家麻村長院裡,雙方說得嗚裡哇啦的,李東文一句也沒聽懂。
又幾個小娃娃在寨子門口打鬧,大的有十來歲,小的只有三四歲。
鄉幹部回頭對李東文等人說:“寨子裡的人家,世代居住在這裡,近些年,年輕人接觸了外面的世界,對於搬遷倒是不會有什麼意見,但是老人就不想下山,一輩子習慣了山裡的生活。”
李東文等人圍著寨子轉了一遍,發現這裡雖然通了電,但家用電器也只有電燈,其他的一樣也沒看見。沒有電視,沒有冰箱,沒有洗衣機,連個電飯煲也沒有。
每家周圍都開墾了一塊菜地,也不大,幾分地的樣子,一半種的是辣椒,另一半種的是各樣青菜。
雞都是房前屋後放養的,偶有兩戶人家養了豬。
鄉幹部說:“這個寨子還算不錯的,通了電,生活基本能自給自足,就是吃的糧食還要從山下買,村裡基本沒有耕地。有些更遠的寨子,現在還沒通電呢。”
隨行的沈擁軍張俊茹等人聽得面面相覷,還有比這裡更貧困的地方?那該如何生存?
李東文看了也有些唏噓,交代沈擁軍和張俊茹:“能搬遷的,都從山上搬下來吧。在鎮子上買塊地,幫著把房子蓋好,不要怕花錢。能勞動的,都安置在公司上班。”
過了晌午了,麻村長要留大家吃飯,李東文看了一眼黑黢黢的灶臺,拒絕了。
鄉幹部給麻村長家扔下兩包煙和一包糖果,就上路了。
一行人餓著肚子,又向著下一個寨子進發。
鄉幹部在路上說:“山裡人家現在只吃兩頓飯,在一早一晚,一般不吃午飯的,都在山裡幹活呢。”
沈擁軍好奇地問:“山裡能有什麼活?又沒有田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