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佗擔任醫學院的院長,三位弟子擔任每一科的教授,只要幾個人商談一下教學方式,其實醫學院便可以開工招收學生了。
而第一批學生,也很容易,直接在戰亂的地方找一些孩童便可。
這兵荒馬亂之下,流民一大把,有很多的逃亡的流民都是拖家帶口的,袁耀在壽春的八公山煤場裡面,還有很多寄養的孩子呢。
那些孩子隨便招收一些到醫學院裡面來,他們都十分樂意。
而有了華佗的加入之後,袁耀乾脆放出話來,醫學院高薪聘請名醫,只要覺得自己醫術過硬的,都可以過來面試。
同時他打算派遣人去到長沙,去找張仲景,邀請張仲景一起來建設醫學院,擔任醫學院的副院長。
不過袁耀將這個訊息,一告訴華佗之後,華佗卻是皺了皺眉頭,很快就反駁了一句。
“公子,你要邀請張仲景?”
“對啊,張仲景也是一位名醫,在南陽地區頗有名望,而且此人對傷寒之症頗有研究,若是有他相助,想必醫學院的建設可以大大提高。”
袁耀一番話,說的華佗也是連連點頭。
“不錯,我與仲景也算熟悉,不過很可惜,去年仲景剛剛被朝廷冊封為長沙太守。”
“眼下他應該正在長沙擔任他的長沙太守要職,又怎麼可能過來跟我們一起建設醫學院呢?”
面對袁耀的提問,華佗倒是很快幫他回答了。
華佗早年走南闖北,自然也去過南陽,當時南陽一帶有一位名醫叫張伯祖,而張仲景便是這位張伯祖的弟子,華佗認識其師父張伯祖,與張仲景也算熟悉,所以在聽見袁耀的話時,並沒有拒絕。
不過面對華佗的質疑,袁耀確實嘿嘿一笑。
他自然知道此刻的張仲景在長沙擔任太守,不過張仲景對為官並不感興趣,甚至從小就厭惡官場,輕視仕途。但由於他父親曾在朝廷做過官,而東漢末期的官員舉薦,又多為舉世家子弟,仲景乃南陽張氏,在當地算是豪門,因為承襲家門所以當官。
但張仲景更喜歡研究醫術,痴迷到什麼程度呢?
在漢末的時候,做官的不能隨便進入民宅,接近百姓。可是不接觸百姓,張仲景就不能為他們治療,自己的醫術也就不能長進。於是張仲景想了一個辦法,擇定每月初一和十五兩天,大開衙門,不問政事,讓有病的百姓進來,他端端正正地坐在大堂上,挨個地仔細為群眾診治。
他讓衙役貼出安民告示,告訴老百姓這一訊息。他的舉動在當地產生了強烈的震動,老百姓無不拍手稱快,對張仲景更加擁戴。
時間久了便形成了慣例。每逢農曆初一和十五的日子,他的衙門前便聚集了來自各方求醫看病的群眾,甚至有些人帶著行李遠道而來。後來人們就把坐在藥鋪裡給人看病的醫生,通稱為“坐堂醫生”,用來紀念張仲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