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小官原本以為這法典定然是厚厚的一本,沒料到文行舟遞給他的不過是一小冊子。
他接了過來,翻開了扉頁,便看見這樣幾個字:
理一分殊!
以法治典!
他微微一怔,理一分殊是前世宋明理學裡的一個重要命題,居然被這老頭給參悟了出來,著實不簡單。
然後他翻到了第一頁,這一頁的命題為:理,乃萬物本源。
“理為天地,人物存之本!所謂理,便是人性。性只是理,以其在人所稟,故謂之性。”
“古之聖王,設為學校,以教化天下之人……必皆有以去其氣質之偏,物慾之蔽,以復其性,以盡其倫而後已焉。”
“故,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此人之大倫也……”
傅小官逐字逐句的看了下去,臉上的神色頗為凝重,而文行舟此刻也極為緊張的看著傅小官,渾然不知道那倒好的兩杯茶水已涼。
一個時辰悄然而逝,文希若領著幾個婢女端著飯菜走入了書房。
她知道爺爺既然請了傅小官前來,這二人定然會聊著許多事,尤其是詩詞文章,恐怕是沒那心思去前院飯堂吃飯的。
隨她而來的還有她的父親文滄海。
文滄海在知道自己的女兒親自下了廚,便猜到了父親恐怕請了某位名人,在聽到文希若說是傅小官之後,他頓時按捺不住那激動心情,所以他也決定到父親的書房裡來蹭一頓飯。
當他們進來的時候,便看見傅小官正在垂頭仔細的看著那書,而文行舟的臉上居然不是曾經的驕傲,而是寫著忐忑。
文希若覺得有些奇怪,心想難不成這年紀輕輕的少年郎比我這大儒爺爺還要厲害?
文滄海放輕了腳步,來到了茶臺一側,悄悄的坐了下來,迎來的是文行舟兩眼對他一瞪,他咧嘴一笑,摸向茶壺,才發現就連茶壺裡的水也是冷的。
傅小官這是來到這個世界一年多點時間裡,第一次如此認真的讀一本書。
在這本書裡,他讀到了古人的智慧,也讀出了文行舟的偉大思想。
這個思想和前世的朱熹有異曲同工之處,但文行舟卻又結合了法治,將理與法融合在了一起,雖然這理尚不完善,雖然這法也頗為粗糙,但這條路卻是對的!
哪怕這所謂的法典裡面依然殘留著聖學的思想,依然強調了三綱五常,但在傅小官看來,這僅僅是因為聖學根植於人心實在太久,它難以磨滅,甚至千年以降那麼多的文人都無法跳出它的禁錮。
文行舟至少跳出來了一步,他已經看見了理學的門檻,甚至摸到了那扇門。
如果再推一把,那門可就開了。
他看完了最後一行字,抬起頭來,起身恭敬的對文行舟行了一禮。
“文公才是真正的大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