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還得給李晨那個小子寫。”
“這個上書,絕對不能同意。”
李寬激動了。
他很生氣。
改革是好的,但有些東西,不能改。
李恪則疑惑了,他還是第一次見到如此激動的李寬。
要知道,以往的李寬可向來都是風淡雲輕的,從來沒有因為一件事這麼激動過。
同時給皇帝和當朝臣子第一人寫信詢問,這證明李寬在這件事上,是真怕被忽悠呀。
李恪一下就來了興致。
“為什麼如此激動?”
李恪不明白,他覺得現在戰爭這麼少,你還不放開一些高官的選拔標準,那豈不是會影響一些人才的晉升。
李寬冷笑一聲:“你信不信,一但放開這一條,以後文臣就會凌駕於武將之上。”
“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到時候前線打仗會被後方拖後腿拖死。”
歷史上的宋朝已經證明過,文武徹底分家以後,那些文臣指揮前線戰爭的愚蠢程度能讓整個國家的軍隊戰鬥力崩盤,還有一些愚蠢的政策簡直是把拖後腿三個字表現的淋漓盡致。
沒有十二道金牌,岳飛能打死金人。
而高階文官去過戰場,這個情況就會不同了。
因為去過戰場,瞭解戰場,那麼這些文官就會知道戰爭的殘酷性,在重要時刻不會搗亂。
也就不會出現前方吃緊,後方緊吃的情況。
國家軍隊的戰鬥力就會擁有保證。
這就像一些人看過兵書以後以為自己天下無敵,一上戰場變肥料一樣。
戰爭這玩意,他得去親自感受一番百姓。
李恪聽李寬一陣解釋後,愣了愣,發現還真是這樣。
李寬還未到李恪的封國,就找人把問話的信送了回去。
一路加急送回長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