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帶著軍需來大明> 第二百三十一章 楊家書院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三十一章 楊家書院 (2 / 2)

但正是有些爭議的時候,楊家莊突然開了一個楊家書院。對外說是忠膽公閒來無事,想要感受一下教書育人的感覺。可實際上只有他自己知道,這是為了以後的楊系發展在儲備人才。

儘管赤嵌城中留下了不少的先進書籍,但那都是楊晨東強行灌輸給大家的,在並沒有接觸,沒有看到,甚至是不懂其中原理的情況下,想要有所建樹實在是有些困難。楊這就讓楊大少生出了一種培養人才,然後輸送到赤嵌城的想法。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以楊晨東現在的地位,還有他所佈下的局。如今並非是他遠離大明京師和權力中心的時候,即然他回不到赤嵌城,自然就無法回去教授什麼知識,能選擇的只有在京師找尋人才,然後授之以道,最後為其所用了。

先有文人從軍,再有楊家書院的突然開啟,頓時讓楊家莊成為了眾文人口誅筆伐的焦點所在,使得有些人直接翻出了楊晨東的歷史,說此人不過是秀才出身,便是舉人的身份都是當初英宗賜予的。他或許有些文才,會經商,懂得經營之道,甚至也會一點兵法,可以帶兵打仗,可是說到開書院那就差之太遠了。

要知道,能夠開書院者,非要有足夠多的知識才可以做到,可不是隨便的一個毛頭小子就能成的。

反對者的聲音不少。同樣的支持者也是眾多。

因為楊報的原因,楊晨東的很多書籍都得以發表,被稱為年輕人中的第一奇才。在加上創作了許多的新曲,讓他得到了東帥之名;救出了英宗,戰敗了瓦剌,保住了代宗的地位,使得他風頭更是一時無兩,軍中也多有了崇拜者。

這樣的人,怎麼會缺少支持者的存在呢?如果放在後世的話,怕是楊晨東開通一個微博,那幾百上千萬的粉絲是分分鐘就可以做到的事情了。

支持者有之,反對者亦有之。事情竟然是越鬧越大,最終事件鬧到了朝堂之上,鬧到了代宗朱祁鈺的面前。

對楊晨東,朱祁鎮骨子裡是有些頭疼的。

此人雖然為臣,可似乎因為年輕的原因,並沒有多少為人臣子的覺悟。曾經被封為驃騎將軍,那等於是正二品大員的存在,但卻從來不上朝,甚至連他這個皇帝想要見到一面也非常的困難。這用著他自己的話來說,他還年輕,玩心太重,上朝議政的事情以後再說吧。

鑑於楊晨東的舉動總是出人意料,朱祁鈺也就允了他的這個要求,畢竟他也擔心此人入了朝堂,今天弄點事明天弄點事的讓人頭疼。可想不到,即便是不入朝堂,依然還是能夠掀起風浪的。

就像是弄了一個楊家書院,好好的生意你不做,學什麼文人的風雅,這不是沒事找事嗎?

朱祁鈺有些頭疼,眼見著朝堂之上,有人大聲的指責,但也有不少的官員低頭不語,以沉默表示著支援,他更不感覺到有些頭痛。“眾愛卿,忠膽公不過是開了一個書院而已,且據朕所知,他所招名額並不多,只有五十人而已,這似乎算不得什麼大事吧,又何需拿到朝堂上來說呢?”

“皇上,此言差矣啊!”就在朱祁鈺的話音一落,群臣就有一位老臣站位而出,手持著笏板一臉的嚴肅緊張,“教書育人,非有大學問者,大德行者方才成行。想忠膽公雖然在其它方面頗有建術,但不過就是秀才出身罷了,怎又能當起如此的重任呢?”

說話之人名為何文淵,字巨川,號東園,又號鈍庵,明廣昌縣盱江鎮人。

何文淵學識淵博,通曉天文地理,奏、疏、策、議寫得很有文采,善詩。其著作有:《東園集》、《義庭訓》、《四書講義》、《禮記解義》、《鈍庵奏議》、《牧民備用書》、《司刑備用書》等。

時任吏部左侍郎一職。他這一出現,便是代表著文人的一種態度,那就是對楊晨東所謂的楊家書院的一種排斥。

說起來,楊晨東出身名門,乃是三楊之一楊榮最小的兒子,又小小年紀中了秀才,原本應該是讀書人中的典範才是。可他偏生選擇了代官為商,且又統軍而戰,由文人轉為了半武人的行列,得以國公之位。

不到二十歲的年紀就是國公了,這不知道羨煞了多少人,也讓多少人在心中暗暗生出了不服之心,只想著一旦有機會了,定然要給楊晨東一個教訓,讓其好看。畢竟一個人不到二十歲就走完了許多人一生都無法追求到的巔峰道理,會生出這樣的心理也就是在正常不過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