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浮光下的星辰> 第十二章 那個夏天,那個你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十二章 那個夏天,那個你 (2 / 3)

尹熠繼續解釋道,“而我寫的我見過星辰,也見過星辰,第一個星辰是指小時候我在老家夏夜裡見到的星辰,第二個星辰代指我離開家鄉後的所見所聞,初次讀來的確感覺像是個病句,但只要一擴寬思維就知道是沒有錯誤的,也許這恰是文字的魅力。”

“感覺你們寫小說的真厲害,隨隨便便就能寫出幾十萬字,我每次看小說時,都感覺不怎麼難寫,可等到自己親自動筆,抓耳撈腮半天都沒能憋出一百個字。”

“寫作這東西要多寫,寫了你就能知道自己有哪些不足,然後就會去學,學完之後又回來寫,直到找到自己的文風,寫什麼順手拈來就行,之後就看個人的造化了。”

“對了,你之前不是說要發你寫的小說連結給我看的嗎?”

“我沒發給你嗎?”尹熠檢視了一下微信的聊天記錄,的確沒有發過,“長篇的話字數有點多,估計你今晚也看不完,要不我發篇新寫的給你吧!這篇正在參加知音的故事寫作大賽,也就兩千字,幾分鐘就看完了,正好你也能幫我投幾張票。”

“好啊!”孟雨桐開啟尹熠分享的連結,標題是《那個夏天,那個你》,心無旁騖的讀了起來。原文如下:

我一天寫一個故事,一個和她有關的故事。

故事的開頭很老套,很橋段式,更確切地說,是從來就沒有更改過,也不能更改。故事的結局都是有情人終成眷屬。

然而,故事終究還是故事,不論少了誰,都會變成另外一個故事,更何況還是少了女主角。

還記得詹妮特•溫特森在她的小說《守望燈塔》中曾說過這麼一句話:當你愛一個人的時候你就應該說出來,生命只是時間中的一個停頓,一切的意義都只在它發生的那一時刻。不要等,不要在以後講這個故事。​

而我就是那個一直在等,在以後講這個故事的旁觀者。

我覺得用旁觀者來形容我在伊人身邊的身份,是再合適不過了,這一點從我和她相識多年以來,面對面說過的話還沒有相識的年份多就可以看出。我從未想到,有一天我會對一個只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的女孩,而寫下千萬傷感的詞句。

伊人很喜歡讀三毛和張愛玲寫的書,文筆也不錯,校報上經常能看到她的名字,她還很喜歡笑,像空谷幽蘭的芳香,沁人心脾。為了能和她搭上話,我奇招迭出,混入她們的班級群,然後戰戰兢兢的加了她。

她同意以後,我和她還是像之前一樣,沒有交集。我尋覓了十幾個有內涵又有趣的聊天話題,卻始終沒有按下傳送的勇氣。我和她在QQ上的第一次對話,還是緣起於我在空間裡發了一條有關張愛玲的說說,她在下面發了評論。

看到是她的那一刻,我興奮地直接從床上跳了起來,全然忘記了凌晨剛過,嚇的睡夢中其他室友還以為我出了什麼事,都趕忙開的開燈,找的找鞋。意識到失態的我,連說了幾句我沒事他們才將信將疑的重新躺了回去。

為了不洩露一絲端倪,我用被子將自己捂的嚴嚴實實的,雙手快速打出一行字,迅速刪掉,再打出一行,又一個字一個字刪掉,那種既覺得自己用詞不夠華麗又擔憂她不見回覆就睡了的心情,像極了高考時的最後十分鐘。

那晚,她發了五句話,我發了四句話,其中我和她都共同發了一句話——晚安!我不知道她那晚是什麼時候睡的,也不知道自己輾轉反側了多少次才嘴角微揚著睡去。

有了第一次對話後,便開始有了第二次,第三次......

我和伊人從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聊到張愛玲的《傾城之戀》,再從三毛和荷西的愛情故事聊到張愛玲和胡蘭成的愛情故事......

她非常崇拜三毛那種自由不羈,浪跡天涯的灑脫情懷,也曾夢想著遇到一個如荷西一般的人,陪她續寫餘生的故事。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