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楚維陽能夠做到使靈感常駐,但卻無法做到使悟境常駐。
這種通悟所帶來的思緒迅疾若電光的曼妙境界終歸有著時間的限制。
而楚維陽也能夠真切的明白,倘若依循著最為尋常的變化,即便自己真正駐足在悟境之中,但想來僅只是一次的頓悟,只怕極難有著完整的道術脫穎而出。
或許自己會迎來參道悟法層面的第一番脆敗。
當然,脆敗本身並非意味著渾無收穫,而是收穫十分有限,或許僅只停駐在那輕靈道音的洗刷之中,僅只停駐在那無上道術的框架與脈絡的搭建程序之中。
或許,從最一開始,那道法通悟所引動的天地悟境的加持,便非是教楚維陽在這一番參道悟法之中一蹴而就的。
這種坎坷本身,也是某種磨礪,某種創法的“劫”。
甚至想要洞見真正完整的道術經篇,都非是純粹的一兩番的參道悟法所能夠教楚維陽洞見的。
想來,古昔年時神通玉果的凝練也是如此,曾經不止一次的有過菁華凝聚成的玉華從先天礦脈之中蒸騰而起,但或者古之先賢往內裡映照去的,僅只是尋常的法門與秘術,其本質遠遠達不到圓融無漏,達不到神通經篇的層階。
也是有著先賢,在通悟的過程之中,洞見了道法超脫的真髓,方才在數度的磋磨之中,洞悟見了第一部真正意義上完整的神通經篇。
這或許僅只是故紙堆中的一行字句,但或許所承載的,便是整整一代人的嘔心瀝血。
而今的楚維陽,似是依循著天意變幻,要經歷著同樣的事情,在同樣的坎坷、磋磨之中,甚至會被天地靈韻數度往岔道上去引領,最後方能夠在道術的框架與脈絡之中,得出真正的正解來。
在這一過程裡,楚維陽或許會數度苦苦追索與搜尋相類的有如師雨亭證道這般能夠同樣給予己身觸動的道果,進而藉由著這些道果的收穫,相繼躍入悟境門扉之中。
如此百鍊金精,或許才能夠得以掌握真正的道術。
但是很顯然,或許很多事情本身,都不是天意所能能夠盡皆掌握的。
比如楚維陽那已然隱約超脫在天地之外的道場三界,比如而今這太古龍墓之中那光陰所蘊藏的歲月切實凝聚的力量,又比如說從未曾有人闢開過的內景九天與永珍天人……
楚維陽以先賢所傳續下來的道與法,在做著先賢都未曾能夠做到的一蹴而就的事情!
而也正是在這樣的體悟之中,楚維陽漸漸地得以鬆了一口氣。
駐足悟境的時間長短,並非是以楚維陽這輩延展之後的光陰切實的經歷來論算的,悟境乃是天地靈韻所映照在楚維陽身上的,其所錨定的,是三元極真界的天地之中的光陰輪轉。
這意味著,其本身並不能完全算是短促的駐足悟境的時間,是錨定在大界天地變化的,但將之再映照到楚維陽身上的時候,道人居於道場三界之中,身受歲月煙塵籠罩,其光陰之延展,卻是以一息為單位,進而延展到極致的漫長悟境!
在這樣漫長的過程之中,這玉京山法會的無上玄妙之中,或許,其損耗的靈韻也好,又或者是這其中所化成薪柴與資糧的道法底蘊也罷,盡都是楚維陽昔日的漫長累積在而今一朝的綻放。
但是,僅只是維繫著悟境降臨與映照的那種天地神韻、諸氣道法真髓的交織與共鳴,其根源卻是發端自天地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