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道法本已與氣血道軀所糾纏渾一,功果之於道果的蛻變與昇華,亦是法身的蛻變與昇華。
而對於到了那一步玄妙意境之中的修士而言,其肉身道軀,已經不能再被稱之為法身,而是有著一種更為高卓的稱呼,被言稱為“相身”。
法為道之表,相為道之形。
更為直觀些來說,如今少年書生又還能夠稱之為法身,商伯所修是混元法身之道,但其人所煉,已經是相身。
而也正因為這一步的觀照,楚維陽遂若有所思起來。
法身之道從來與真形之道同源而出,而道途趨近。
他們同樣從身形上得以闡發,但是在演化到了符籙篆紋的地步之後,法身便隨之將其煉入氣血道軀之中,而楚維陽的道途,則需凝練真形圖錄,以其承載道果,繼而再與身形相合。
只是缺乏了這一步的曼妙,便徹底使之走上了截然不同的兩條路,此後,法身也好,相身也罷,盡皆重肉身道軀而已,但是楚維陽的修法卻走上了形神皆妙的路,兼顧著道軀與功果,不偏不倚。
而且,在這一過程之中,法身之途,不過氣血與功果相合,兩兩疊加而見得強悍蠻霸。
但楚維陽的真形之途,只真形圖的凝鍊,便是修士之功果在築基境界之後的又一度打磨,甚至其打磨本身,伴隨著九煉丹胎的過程,是持續不斷的重複,在打磨之中進益,在進益之中打磨,尤是,愈見得此道高卓而縹緲。
但這並不意味著法身之途無有可取之處。
至少此刻,楚維陽便已經開始思量那勞什子的“相身”,畢竟照理而言,楚維陽以大藥菁華煉法,以道果之力奠基,以法寶共鳴兼且貫穿真形圖。
要說該有的蛻變與昇華的氣韻,楚維陽是一點兒都不缺。
他未必不能復刻那所謂相身的玄妙於真形領域之中,就像是他早先時復刻“人器合一”之法一般。
尤其是,楚維陽考量到,如今他自己對於相身的認知,不僅源自法身,更是受限於混元法,此法不修陰陽,諸法渾於道軀而無有天地通感。
楚維陽遂也因之而思量著,這一道轉換入真形領域之中去時,或許能夠將天地通感的一步同樣加入進去,以天地諸氣的貫通,來彌補楚維陽內蘊的道果之力不足的事實。
又或者,這樣的單一真形圖的“道果之力”薄弱的現狀,需得在持續進行丹胎境界修持,以複數量級的真形圖相疊加,來實現這顯照相身所需得要的底蘊。
但是當楚維陽將思緒瀰漫到這一步的時候,道人忽地感覺,至少這一次的轉化,因為需要更易之處過多,反而不好再沿襲舊稱。
“法身……相身……天地通感……”
“法相天地!便叫法相天地好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