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楚維陽此時間心神之中的靈感卻亟待處理,亟待吸收與消化,畢竟涉及到了道與法參悟與修持的過程,任何的靈感本身都不容被忽視,也許此刻間念頭的錯失,日後同樣的思路,不論將此道深耕到了多麼高遠的境界之中,都不會再有誕生。
事實上,這等倏忽間的通悟與有所收穫,對於楚維陽而言也是甚為新奇的一種經歷。
而今想來,許仍舊是前世的經歷作祟,自從參道悟法伊始,對於楚維陽而言,每一部書經,每一篇圖錄,楚維陽都恨不得讀透了其中的每一段字句,將符籙篆紋的毫釐細節盡都錨定。
非得到了這樣反覆的斟酌字句之後,楚維陽才得以著手開啟修持過程。
這樣過分的吹毛求疵,事實上在一定程度促成了楚維陽於符陣之道的才情底蘊的一部分,但楚維陽自己也知道,這樣的參道悟法的習慣,勢必教楚維陽於某些需求純粹以心念靈感驅動的領域難有建樹。
譬如說,卜道易算之法。
事實上,嚴格而言,劍法也歸屬於這樣的門類之中,相比較於錨定至毫釐之間的細節,其劍勢的強弱,很多時候更取決於心念的力量。
或許也正是因此,至少部分在受到這種因素的影響,才教楚維陽走上了運用魔功演劍道的過程之中。
可許也是錯有錯招,至於今日,楚維陽橫推這道劍法溪流,頗有些“破罐子破摔”的意味,既然從未曾走過正途,那麼索性便在劍走偏鋒的路上持續深耕下去。
自始至終,楚維陽都不曾真個凝聚出自己的劍道真形圖來,甚至對於那些收穫的書經,與陰魂之中所傳承的功訣和相對應的真形圖,楚維陽也不再是以一種靜心的狀態審慎的參悟。
可偏生卻正是如此,一邊刀刀斬擊而過,一邊頗似是走神兒一般的將心神散漫的留駐於道法之中。
在真正諸般古元門劍法劍道功訣傳承的累積之中,當楚維陽只是粗略的觀照過那一部部功訣與真形圖的大略和輪廓的過程之中。
好似是某種不求甚解的狀態,教楚維陽前所未有的以一種獨特的視角來看待著劍道底蘊的累積。
而也正是在那大略與輪廓之中,一道道原本朦朧模糊的景象反而從楚維陽的面前陡然變得清晰起來,愈是漫不經心兼且不求甚解,偏偏這一刻,那一道劍圖在楚維陽的心神之中橫空出世,其紋路卻明晰至了纖毫之間的變化。
楚維陽分明所收穫的任何一部功訣都不曾完整的參悟,古元門劍法與劍道的至高義理,便已經被楚維陽收穫在了心神之中。
這還不是真形圖,但楚維陽明白,自己所想要的一切,都可以從中延展開來,包括與生滅輪轉劍意的融會貫通,包括二十四正劍意的熔鍊與填補,包括自己第二煉的真形圖錄,甚至包括寶器劍丸……
通往古之元門劍道圓融功果的門扉,已經在楚維陽的面前洞開。
於是,沉沉地吸了一口氣,下一瞬間,楚維陽擎舉著法傘,身形遂倏忽間破界而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