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真真是與著現世的乾元劍宗之修法截然不同的劍道。
劍宗之法,在楚維陽於諸脈皆有斬滅之後,已然盡都洞悉關隘要旨與根髓,不論是截雲一脈也好,還是承乾一脈,又或者是太陰一脈,實則都是自《四時劍》源發,以天時變化演化入乾坤寰宇之道。
由永珍而復歸陰陽。
歸根究底,這終歸只是一宗之劍道而已,不論內裡諸脈怎麼樣的細分,實則是陰陽劍道,又或者是佔據著一陰或者是一陽之道,在謀求著其中陰陽演化天地乾坤的路。
而同樣的,自其中幾乎一脈相承的修持下來的楚維陽,其所洞悟的生滅輪轉之劍法,看似已經不在天地間,乃是受了昔年玉樹龍王一身朦朧氣機道韻的觸發,從四時變幻之道躍升入自然枯榮變化,再躍升入自然生滅流轉之中。
但歸根究底,生滅本身,仍舊是陰陽劍道而已。
可這隻應該是一門劍道流派而已,乾元劍宗若是底蘊更渾厚一些,許是從中仍舊能夠拆分出更多的流派來演繹著同樣的陰陽核心。
但是不論其流派之多寡,這都不該是一段歲月光陰,以千百年來論算的一個大時代之中,所謂的人世間的劍法與劍道的大勢。
甚至由這一點感觸,楚維陽再回看去的時候,便會發覺,從自己所知曉的那段朦朧的古史直至於今日,伴隨著乾元劍宗的愈發鼎盛,事實上整個人世間的劍法與劍道,不論是從傳續的多寡還是從其本身聲勢的鼎沸程度上而言,都是愈漸得衰弱與凋敝的。
而偏偏,伴隨著乾元劍宗自身的所謂鼎盛,長久地成就著自身聖地大教的底蘊,但事實上,乾元劍宗的道統法脈長久以來未曾有過真正意義上的蛻變與昇華。
於是,純粹的陰陽劍道,便在整體劍道聲勢的衰弱與凋敝之中,愈漸顯得單薄起來。
事實上,這樣的變化,於玄元兩道的劍道法脈傳承之中,都具備著切實的影響。
只是因為乾元劍宗本就已經是玄家劍宗大教,而一座鎮魔窟的鼎立,更是將乾元劍宗“除魔衛道”的形象深入人心,因而教元門劍道的傳承愈漸凋敝的變化過分的突顯。
而也是藉著這份突顯,乾元劍宗遮掩起了劍道大勢衰頹的表象,將某種自己應該負有責任的惡性迴圈,導向了玄元兩道正邪對立的矛盾之中去。
但是這樣的表象能夠遮掩得一時,卻未必能夠遮掩一世。
唯道與法不可辜負。
而如今看,誠是乾元劍宗一宗,辜負了煌煌劍道,辜負了萬古歲月光陰裡的諸般道統法脈!
這一切的本相,終歸是要伴隨著歲月光陰的更進一步流逝,曝露在世人的面前,早先時於此間所作的孽,終是要從因果運數的層面,“回饋”到乾元劍宗的傳續上去。
而事實上,這種曝露的過程,伴隨著乾元劍宗真正於劍道之中獨尊,已經開始有著曝露的跡象。
楚維陽也甚是懷疑,乾元劍宗的修士們也正是意識到了這一點。
他們因之而變得性格愈漸乖僻起來。
尤其是如今的楚維陽更是在隱約之間有所預感,也許自身的道統法脈能夠補全陰陽,使之生息演化天地乾坤之道,則可將這種“劫氣”消減去。
而也正是因為有著這樣的一層推動力,才教得劍宗諸脈對於補經之事尤為在意,其中又以將靈物蘊養在鎮魔窟中的截雲一脈最為瘋癲。
昔日裡,曾經被運作於整個人世間劍道之中的惡性迴圈,最後終是迴歸到了乾元劍宗自己人的一代代傳承之中。
乖僻,瘋癲,執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