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宮廳堂,觥籌交錯。
李顯高坐其上,薛元超,姚令璋,李絢,蘇良嗣等人坐於兩側。
楊炯,杜審言,盧照鄰,宋之問,賀知章,陳子昂,盧藏用,畢構,楊執一,杜鵬舉等數十名學士文人坐在兩側。
相互飲酒,吟詩作樂。
李絢的目光落在了楊執一的身上。
心中暗歎。
越是沒把握的人,來的越早。
如今尚公主,真正有機會的,不過四家而已。
薛家,崔家,楊家和盧家。
其他世家,比如裴家,家中已經有兩人幾乎就要踏入宰相,這個時候,自然不會再有他們機會。
韋家如今已經是太子妃,皇帝根本不會考慮將公主嫁入韋家。
鄭家有鄭觀音,王家有王皇后,
柳家不成,杜家沒落。
李絢的目光落在杜鵬舉身上,自從杜必興被授命冀州長史之後,他又活躍了起來。
落下他人眼中,幾如小丑。
沒看竇家和獨孤家都不去湊這個熱鬧。
薛家和崔家的人,到現在還沒有現身。
李絢舉著酒杯,輕嘆一聲,都是聰明人啊。
公主選婿怎麼可能和科舉有關,科考不過是對外的一種說法罷了。
外人的目光根本就無足輕重,真正的決定權掌握在天子手裡。
所以薛家和崔家想要做駙馬的子弟,現在也沒有入京。
只有楊家的楊執一來的早了些,畢竟楊家雖然和武后有血脈關係,但楊家自身在朝堂卻沒有什麼出色人物。
楊炯和雍州長史楊再思都是楊家嫡系,不過位置在中樞,還是偏低了些。
薛家有東宮左庶子,同中書門下三品薛元超。
崔家有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崔知溫。
以他們的家世,有人尚公主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