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奮震動的寧遠城暫且不表,此時,筆架山大營的巨大主帳內,上百位將官匯聚的軍議,卻是冷場了,氣氛一片肅穆,落針可聞。
這些天清瘦了不少的洪承疇居中,坐在主位上,淡淡的把玩著手指,也不看眾人,不發一言。
左首,邱民仰雖是一直欲言又止,想要說些什麼,可是,想起這件事情的嚴重性,那種可怕的後果,他試了幾遍,最終還是忍了下來。
這種東西,就算是正確的,可,又怎能說出來啊?
承擔不起這個代價啊。
而楊國柱,李輔明,吳三桂,唐通,白廣恩,左光先,劉肇基,王廷臣眾主將,一個個也是不發一言,都在神遊天外。
曹變蛟和王樸就算著急,卻也根本沒有辦法,只能是看向比這幫大佬們還要更沉穩、如同老僧入定般的徐長青。
現在帳內最核心的議題,便是到底是該沿杏山、塔山一線,重新佈防,繼續跟清軍纏鬥,伺機救援錦州,還是連同杏山、塔山也全都放棄,撤回寧遠,根據寧遠堅城據守,在理論上結束這場大戰。
議題是徐長青之前與洪承疇和邱民仰在私下裡的PY交易,結構其實已經商議的很完善了,而且,洪承疇和邱民仰之前都是表態,不需要徐長青再出面了。
畢竟,仗打到這個份上,說實話,明軍主力已經失去了餘力。
如果現在退,憑藉寧遠防線的強大,清軍就算要屠城滅族的報復,也很難佔到太大便宜。
但是,如果再戰,按照目前的態勢來看,眾人可就真不一定還有之前那樣的好運氣了。
可惜,本來已經商議妥當,洪承疇和邱民仰都已經安排好了發聲之人。
但是真到了這個場合,卻是都慫了!
沒人敢承擔這種責任。
眼見僵局還要繼續,洪承疇和邱民仰也是無奈了,只能把目光再次轉向徐長青。
徐長青對此也是真的無言了。
大明走到此時,說實話,運氣不好的確要佔據很大一部分責任。
就算是放眼華國曆史,幾百號帝王中,手中牌比崇禎皇爺臭的,也真找不出幾個。
但更關鍵的,還是大明的腐朽臭味,真的是愚不可及!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在很大程度上,這的確是一種高風亮節的體現。
但此時,你特麼就一幫烏合之眾,小學生一樣,人家卻是精兵強將,三兩拳便是能將你放趴下,要了你的命,你他麼還在講什麼‘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這特麼不是傻是什麼?
可不論大明的文官還是武將,都有守土之則!
尤其是對文官而言,‘失土’是不可原諒的重罪,就算你逃走了,被朝廷抓住一樣要處斬,而且革除一切。
這也是這些年中原地區流民軍肆虐的過程中,無數知府、知縣選擇自殺殉國的最核心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