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龍嘯大明> 第一七零章 遷移南京(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七零章 遷移南京(上) (1 / 2)

手機閱讀

得知清廷這一連串政治鬥爭的前後經過之後,商毅也不禁十分感慨,這一出大戲,實在是太精釆了。品書網 而在另一時空裡,滿清能夠統制中國近三百年,也不是沒有道理,相比於蒙古,滿族對中國人的套路更熟一些,瞧人家才一進中國,這些政治手段玩得多漂亮。

不過感嘆歸感嘆,在事不關己的情況下圍觀,還是很有意思的。但在商毅自己這一邊,也還有一大堆事情要做。淮南地區的局勢是被穩定下來,難民基本都得到安撫,並沒有造成多麼大的動亂,這也讓商毅覺得非常欣慰,這也說明自己集團的效率,和極時反應能力都相當不錯。

但安慶、合肥這兩個大城都被毀於一旦,另外還有不少的村也是不小的損失,不僅對這一地區今年的農業生產為造成了極大的影響,而且還一直會波及到明年,因此商毅也決定,採用“以工代賑”,組織難民來修復被毀的城市和村莊,道路,以自己的工作,來換取糧食和各種生活用品,這樣可以就地取材,避免從其他地區調動民役,同時也讓難民們有事可做,避免四處流竄,又生出其他的事非來。

而到了這個時候,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也基本全部結束,商毅現在總共佔領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浙江全境,只有江蘇北部的少量地區沒有得到,但又佔領了河南汝寧府的一半地區,總體來看,也算是基本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從戰略上來說,在西線得到了襄陽這個戰略要地,而在東線,雖然沒有攻下徐州,但又和山東地區重新打通了聯絡,同時也把淮河和大別山,變成了自己的內河、內山,也算是收穫不小了。因為全面控制了淮河和大別山,可以視為正式進入中原地區的標誌。

中原地區在中國古代被視為天下的中心,華夏的正統,歷來都認為,只有把中原地區納入版圖的王朝,才能和得上是中國的正統王朝。同時中原地區做為一個地理慨念,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中原地區,就是指河南省,而廣義的中原,則是以黃河中下游到淮河一帶為核心向周圍幅射,包括西安以東,太原以南,泰山以西,長江以北的廣大地區,都可以被稱為中原地區。

但無論是廣義還是狹義,現在商毅的勢力,都己經由長江流域,真正進入了中原地區,可以開始正式參加爭奪天下的角逐了。

不過在目前來說,軍事行動己經告一段落,開始進入內政階段。實際上以商毅目前的經濟實力,並不是說完全不能把戰爭繼續下去,雖然說不一定能夠完全統一中國,但一直打過黃河,甚致是攻下北京,從軍事上來說,都是有可能實現的目標。

但商毅現在考慮得更多還是在政治領域,主要是在治國方面,自己包括自己的整個集團,都缺乏相應的經驗。打天下是一套方法,但治天下又是另一套方法。在這方面李自成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前車之鑑,關於李自成失敗的原因,後世己經總結過無數,大體也不外乎驕傲自滿、麻痺大意,缺乏根基,沒有及時建立一套制度等等,而歸根到底,還是由於李自成缺乏治國的經驗。

成大事必須先要有根基,這是自古以來被無數事實證明過的一個真理,因為根據地不僅能夠提供物資和兵源的供應,同時還能夠積累足夠的治國經驗。而李自成缺的,洽洽就是這一點,從他在襄陽正式建立政權到攻佔北京,還不足一年的時間,根本沒來得極積累治國的經驗,而後來面臨的局勢也不容他慢慢的摸縈,因此失敗也是在所難免了。而清廷就是在這方面佔優,儘管入關之後,也犯下了不少錯誤,但終於還是在中國慢慢站穩了腳跟。

雖然商毅在浙江三年,把浙江治理得相當不錯,但一個省畢竟不能和一個國家相比,管得好一個省,未必管得好一個國家,何況是像中國這樣一個龐大的國家。

現在商毅己經擁有了長江中下游六省和山東大部,全部加起來面積約有九十萬平方千米左右,相當於後世的一箇中等大國面積,而人口約有一千八百萬。正好可以用來積累管理國家的經驗,同時還可以培養大量的行政人員,為以後佔領全國做準備。

而現在也是將自己的行政中心,由杭州遷到南京去的時候了。

奪取了南京之後,李巖留守南京,付責南京的重建工作,經過了大半年的恢復之後,南京的人口己經達到了二十五萬左右,七八成的城區建築都己經重新建好,其中有一大半是由政府出資修建,但也有相當一部份是私人自建,而這一批人都是準備借南京重建的機會,在南京定居,或者經商的商人、富戶。他們的到來,也帶動了南京的恢復重建工作的程序,因此計劃應該是九月才能搬遷,但在六月的時候,就已經可以了。

而且在南京重建的同時,從杭州通向南京的新路,也己經完工,這條新路仍然是沿著過去的官道修建,由杭朻出發,經湖州進入常州府宜興縣,再到應天府溧陽縣、句容縣最終到達南京,全長約三百多公里。按正常速度,大約需要三到四天時間,如果以快馬加急,則一天就夠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