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戰爭的危脅暫結束,而吳三桂也表現得非常恭順,給足了大清面子,多爾袞復出之後的第一把火總算是燒得不錯,也受到了不少好評。品書網 因此多爾袞的地位也暫時穩定了下來。
多爾袞當然清楚,現在清廷最大的危脅還是商家軍,雖然說清廷己經認同了和商毅講和,但這只是清廷單方面的想法,商毅是怎麼想的,還不好說。因為多爾袞並不知道,商毅其實也有停戰幾年的打算,因此在沒有一定的把握之前,多爾袞也不會輕意啟動和商毅講和的程式。免得自討沒趣。
同時多爾袞也明白,講和同樣也是靠實力支撐,從現在形式來看,商家軍是停止進軍只是受制於淮南的動亂,只要是安定好了淮南地區,商家軍隨時可以再向清軍發動進攻,最多隻能保持到今年結束的時間。也就是說,無論雙方講和成不成功,清廷必須要在今年剩下的七個多月裡,做好迎戰商家軍進攻的準備。
這時洪承疇己經在榆林招募了八千多人,並且開始按商家軍的訓練方式,開始訓練了兩個多月。不過目前清廷面臨的最大困難是兵力不足,現在清廷的兵力大體分佈為:遼東還牽制著清廷十餘萬大軍,因此在河南、淮北一線的駐防兵力只有十萬左右,由其是在河南,兵力只有四萬多人。再加上山東的七萬,清廷在邊境的兵力競不足十八萬。而目前清廷的可調之兵,不足十萬,而且都是駐守各地方的二三流部隊,不僅戰鬥力不能保證,而且也極不可靠。
因為在南征失利之後,八旗精英幾乎完全損喪,現在滿州八旗的全部剩餘兵力加起來,還不到三萬,其中山東的阿巴泰手裡有一萬,京師三大營約有一萬五千,而在河南、淮北一線競不足五千。而漢軍八旗也損失了近三分之二,只有蒙古八旗的損失稍好一點,這主要還是因為這次南征蒙古八旗參與的兵力並不多。
在滿蒙漢八旗中,蒙古八旗的地位要高於漢軍八旗,而且清廷和蒙古的關糸也明顯要親近一些,但在清廷入關之後的征戰中,蒙古八旗出戰的時候並不多,在另一時空裡,最著名的蒙古族清將還是二百多年以後的僧格林沁。
而原因就在於蒙古族的人口並不多,在清廷入關之前,滿蒙漢八旗制度己經完善了,滿洲八旗共三百零九個牛錄;漢軍八旗共一百五十七個牛錄;而蒙古八旗只有一百一十七個牛錄;是最少的一個。另外蒙古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不滿清廷統制的勢力,也大有人在,經常叛亂,因此清廷一般也很少抽調蒙古旗丁出戰。
雖然現在擴軍己是在所難免的,但多爾袞的目光,主要還是放在滿漢八旗,但清廷主要還是以滿州八旗為基礎,要擴軍首先是要把滿州八旗恢復建制。
但滿族目前的總人口數還不到二百萬,而且二次南征,損失己有近十萬,都是旗內青壯年男子,現在旗內所剩的適齡男子,己不足三十萬,而且素質也遠遠不如當初。因此多爾袞只能下令,滿州八旗內所有十五歲以上,四十五以下的男子,全都要參加測試,合格者即可以升為旗軍,然後參加軍事訓練,另外八旗內的包衣、跟役也都可以參加測試,合格者可以免除包衣身份,升為正式旗丁。而測試成績優秀的,可以被選入三大營,身份比旗兵更高一級。
這樣一來,也擴大了八旗兵力的來源,同時也基本斷絕了隨軍的包衣、跟役,使八旗兵變成純粹的國家軍隊,而不再是部落散兵。
同時清廷的營軍編制也正式完成,分為護軍營、前鋒營、驍騎營三個大營。另外還設親軍營,步軍營,鍵銳營,虎槍營、善撲營五個小營。各營均設統領、參領、校衛、士兵四級,兵源主要是以滿八旗為主,並從蒙古八旗中抽調少量精銳組成。總計滿圓的兵額約在十八萬左右。這差不多是目前八旗可以編出的最大兵力了。
當然到了這個時侯,蒙古八旗也必須派上用場,因此多爾袞也決定,將蒙古八旗擴充到一百八十七個牛錄,使蒙古八旗的兵力達到五萬左右,加上蒙古其他各盟旗,使蒙古總兵力達到八萬左右,也極大的擴充了清廷的兵力來源。
而在漢軍的編制,多爾袞也決定,除了漢軍八旗恢復建制,並擴充到二百零八個牛錄,使漢軍旗總兵力超過六萬。同時將非八旗的漢軍,從中選出精銳,統統編成綠營,並且擴大綠營的兵力,使綠營的總兵力,達到三十萬左右。也成為擴編最大的清廷編制。
綠營的兵制分標﹑協﹑營﹑汛四種﹐總督﹑巡撫﹑提督﹑總兵所屬的綠營只稱為標﹐副將所屬稱為協﹐參將﹑遊擊﹑都司﹑守備所屬稱營﹐營以下又分為若干汛。每汛設千總﹑把總等官職。每標﹑協管轄一至五個營不等;每營的人數少則二三百人﹐多則六七百人。
綠營補充的兵力來源,首選是關外的遼東漢人,正好現在遼東遭到商家軍的破壞,造成了大批無家可歸的難民,也為清廷擴制綠營,提供了足夠的兵源。其選山西、北直隸、河北一帶的北方漢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