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知朱媺娖根本就沒理他,而是眼巴巴的看著商毅,等著他的答覆。不過曾化龍想到,她是擔心時局,因此才失態,也就沒有多計較了。
這時商毅心裡轉了好幾個念頭,終於點了點頭,道:“公主請放心,身為臣子,自當為國盡忠,我自然會率軍進京救架。只是進京仍是大事,不可急於一時,還需要從長計議一番,而且今天天色己晚,就是想出兵也走不成了。公主還有各位上差都是遠路而來,先休息一下,屹點東西,等一會兒我們在商議如何發兵。”
曾化龍也點了點頭,道:“商總兵說的有理,發兵之時不可急於一時,微臣立刻命人去安排飯萊,請公主和各位上差用飯休息。”
朱媺娖這時才反應過來,忙道:“多謝曾大人。”
在朱媺娖的一行人吃飯的時候,商毅也開始認真的考慮這次到北京的事情。
按商毅原先的想法,對明朝的死活跟本就不理,北上救援北京的事情,是考慮都不會考慮的。由其是現在,明朝幾乎己經鐵定滅國的時候,就更不會去了。但商毅還是答應了朱媺娖出兵進京,到也絕不是見她軟語相求,而一時沖動的結果。
商毅當然感覺得到朱媺娖對自己的愛慕,而商毅對朱媺娖雖然還達不到葉瑤瑱那麼喜愛,但也不是沒有好感,只是身份懸殊,因此也沒太放在心上。當然如果機緣巧合,商毅到是不介意把朱媺娖也收房,但絕不可能因為同情朱媺娖,而改變自己的計劃,去挽救一個根本就沒有希望的王朝。他答應朱媺娖,正是因為以前計劃發生了變化。就算沒有朱媺娖,商毅也打算要去一次北京。
由於所受的教育和在穿越之前的經歷,商毅是一個喜歡在事前制定好周密計劃的人,然後按照計劃實施,而不會輕易改變。但商毅也知道兵隨勢變的道理,再周密的計劃,也不可能把所有的變化發展都考慮進去,做到絕對萬無一失,因為事物的變化往往都不是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因此在該改變的時候,也就要毫不猶豫的改變。以前決定絕不去北京,和現在決定去北京,都是正常的選擇。
而商毅這次決定去北京,目地只為一個字——錢。
因為商毅知道,李自成進入北京之後,在明朝的官員、勳戚、內侍太監、豪門大戶之中大肆收刮銀錢,居另一時空的史料記載,在短短的十幾天時間裡,李自成竟收刮出了七千多萬兩白銀,黃金數百萬兩,相當於明朝四到五年的財政總收入,並全部溶為金銀板塊,以更於帶走。但隨著大順政權的曇花一現,在李自成倉促潰退出北京之後,這筆鉅額的財富,幾乎都被追擊李自成的清軍所得了去。
以前在出現財政危機的時侯,商毅也想過,有沒有辦法把這筆錢弄到自己手裡來,那怕是弄一部份也好,也就能解決自己的財政問題了,並且也為此設想了一個計劃。但也不過只是想想而己,畢竟實施這個計劃太過去冒險,而且隨著商毅強佔了海沙鹽場,財政危機也基本得到解決,商毅也沒有必要去實施這個計劃。
如果不是發生了蘇州的這次生絲大戰,那麼這個計劃就會真的胎死腹中了。
正這次蘇州的生絲價格大戰,才使商毅明白,儘管己經有了海沙鹽場,但自己的財政情況遠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寬鬆,如果出現了突發事件,就立刻顯得捉襟見肘了。而且隨著自己開避山東戰區,軍工生產的進一步擴大,開支也會成倍的增加,就是沒有這次生絲大戰,財政危機早晚還是會出現的。
而財富的積累,是一個緩快的過程,在無法收取農業稅的情況下,無論怎麼多賺錢的生意,生產、銷售、資金回籠和產業擴大,都是有一個過程,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形勢也迫使得商毅不得不去重新考慮這個計劃,從李自成這隻猛虎的嘴裡奪食。
儘管這個計劃成功的機會並不大,而且危險不少,但特種兵的任務,本來就是去完成那些看來跟本就不可能完成的事情,總要去試一試吧。因此這次到山東來之前,商毅就己經做出了這個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