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戴孟雄領著楊乃文早早地上了五峰觀。陳廷敬吩咐珍兒倒茶,珍兒心裡有氣,只作沒有聽見。大順忙倒了茶,遞了上來。
陳廷敬說:“我已派人將陽曲大戶統籌辦法快馬奏報朝廷。如果這個辦法能解朝廷軍餉之急,戴知縣功莫大矣!”
戴孟雄喜不自禁道:“卑職感謝欽差大人栽培!”
陳廷敬問:“李家莊的龍亭到底花了多少銀子,戴知縣知道嗎?”
戴孟雄說:“李家聲自願修建的,縣衙沒派人督辦,不知詳情。他自己說花兩百多兩銀子,應是不錯。”
陳廷敬又問:“陽曲全縣多少丁口?”
戴孟雄回道:“全縣男女丁口一萬八千四百五十人。”
陳廷敬問:“全縣每年納銀多少,納糧多少?”
戴孟雄道:“每年納銀兩萬四千七百二十三兩,納糧六千二百七十三石。”
陳廷敬點點頭,十分滿意:“戴知縣倒是個幹練之才,賬算得很清楚嘛!”
楊乃文忙附和道:“戴知縣有鐵算盤的雅號,算賬比庸書這個錢糧師爺還厲害!”
戴孟雄倒是謙虛,道:“回欽差大人,卑職食朝廷俸祿,心裡就只記住這幾樁事兒。”
陳廷敬望著戴孟雄微笑半日,慢條斯理地說:“戴知縣,我會奏請朝廷,從明年開始,陽曲納銀、納糧再加一倍!”
戴孟雄聽陳廷敬突然這麼一說,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他似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嘴巴張得老大,望了陳廷敬半日,才說:“欽差大人,此事萬萬不可啊!陽曲百姓哪有這個財力?您欽差大人也不是苛刻百姓的人啊!”
陳廷敬冷冷地說:“我不苛刻百姓,你已經苛刻百姓了!”
戴孟雄低頭問道:“欽差大人,此話從何講起?”
陳廷敬說:“李家莊丁口兩百三十二人,建龍亭花去兩百多兩銀子,差不多人平合一兩銀子。”
楊乃文急了,忙插話道:“欽差大人,李家莊建龍亭的銀子是李家聲自家甘願出的,攤不到百姓頭上。”
陳廷敬說:“未必村村都有李家聲?這銀子最後仍是要攤到百姓頭上去的。何況各村攀比,龍亭越建越威武,銀子還會越花越多!”
戴孟雄撲通跪下,哀求道:“我戴孟雄替陽曲百姓給欽差大人下跪了!陽曲百姓忠於朝廷,年年如期如數完稅納糧。如再額外加稅,那可就是苛政了!”
陳廷敬瞟著戴孟雄,道:“朝廷正舉兵平定雲南,急需軍餉。陽曲百姓既然有財力,又有忠心,就該多多地報效朝廷!”
戴孟雄叩頭不止:“欽差大人,此舉萬萬不可啊!”
珍兒同大順也甚為不解,奇怪地望著陳廷敬。陳廷敬又道:“戴知縣,你陽曲冒出個大戶統籌的辦法,這是有功。私建龍亭,這是有罪。不管功罪,都得奏報朝廷,由皇上聖裁。”
戴孟雄搖頭道:“卑職不敢貪功,只敢領罪!”
陳廷敬說:“路歸路,橋歸橋。你先將全縣捐建龍亭的賬目報給我。”
戴孟雄道:“陽曲不大不小也是方圓數百里,賬目一時報不上來,請欽差大人寬限幾日!”
陳廷敬說:“好吧,限你三日!”
戴孟雄忙爬了起來,點頭道:“好好好,卑職這就告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