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交代不要把他將去侍候幼帝讀書的事說出去,可他同岳父是無話不說的。老太爺聽了,也是憂心忡忡,道:“此事兇吉難料!幼帝年尚八歲,假如沒等到親政就被篡了,所有近臣都會有性命之憂,做帝師的肯定死在前頭。這種事自古以來屢見不鮮哪!”
陳廷敬道:“爹的擔心自有道理,可衛大人都不考慮自己生死,我又怎能貪生怕死?這斷不是丈夫作為!”
老太爺嘆道:“興許就是天命,廷敬你就認了吧。”
陳廷敬說:“倘若真能輔佐一代明君,也不枉此一生。”
老太爺道:“真能如此,也是蒼生之福。當今的讀書人最不好做,先皇有意網羅天下讀書人,有效法古賢王的意願,但畢竟滿人同我漢人隔著肚皮,還是兩條心。如今天下明倫堂前的臥碑上都刻有禁令,生員不準言事,不準立盟結社,不準刊刻文字。這可是歷朝歷代亙古未有啊!爺兒倆關著門說句話,朝廷遠憂近患都在於此。”
陳廷敬道:“爹的意思我明白了。蒙古人的元朝,飲馬西域,揚鞭中原,神鴉社鼓,響徹四海。但是,蒙古人蔑視漢人,一味兇悍,不行王道,很快就灰飛煙滅了。”
老太爺點頭道:“你今後侍候幼帝讀書,最要緊的就是教他如何做個聖明之君,真正以天下蒼生為念。自古聖皇明君都有包容天下的大胸懷,若侷限於族類之偏私,必出暴政。百姓才不管誰是皇上,只盼著天下太平。我雖是前明遺老,但反清復明四字,我聽著都有些煩了。”
陳廷敬深服老太爺這番話,道:“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天下歸心,河清海晏,這才是百姓的願望。可如今仍是危機四伏,社稷並不安穩。”
陳廷敬還在憂心忡忡,明珠卻要領著他去拜見鰲拜。鰲拜近日忙著皇上凶禮,好不容易才回到府上。陳廷敬見了鰲拜,拱手施禮:“陳廷敬拜見輔臣大人!”
鰲拜倒不繞彎子,道:“廷敬,皇上年幼,侍候皇上讀書可是大事。我已奏請太皇太后恩准,只等衛向書回京,皇上釋服登基,你就協同衛向書當起這個差事。”
陳廷敬忙道:“臣謝太皇太后聖恩!”
明珠笑道:“廷敬,你既然謝恩,就得跪下呀!”
陳廷敬稍作猶豫,只好在鰲拜面前跪下,嘴上卻道:“謝輔臣大人提攜之恩!”
鰲拜笑道:“廷敬,起來吧。日後好好兒當差就是了。”說著又轉眼望著明珠,“明珠,索尼在先皇跟前給他兒子索額圖討了個二等侍衛,領四品銜。你倆論功業才幹,應是不分伯仲。你在內務府做個郎中,雖只是五品官銜,但今後出身會好些。”
明珠也忙跪下,道:“明珠謝輔臣大人提攜!只是如今在索尼大人手下當差,覺著憋屈!”
鰲拜道:“明珠,你要明白老夫一片苦心。索尼大人年紀大了,正需要你這樣的年輕人去幫個手哪!長江後浪推前浪啊!”
明珠心領神會,道:“小侄領會鰲大人栽培之心!”
鰲拜叫明珠起來,又望著陳廷敬說:“我受先皇遺命佐理朝政,今後事情繁多,有些事就顧不上了。侍候皇上讀書的事,你和衛師傅要多多費心。”
陳廷敬道:“廷敬自當竭盡全力。”
鰲拜還要忙著進宮去料理國喪,明珠便領著陳廷敬告辭了。陳廷敬想自己剛才名義上是跪謝太皇太后,實際上卻是跪倒在鰲拜膝下。又見朝中用人大事,鰲拜獨自就定奪了,心裡很不是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