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清相國.> 十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十一 (4 / 5)

陳廷敬牽馬出門,飛快跑出中道莊。碰到個家丁,陳廷敬勒馬問道:“剛才那個紅衣道人往哪裡去了?”家丁抬手指指,說:“往北邊兒去了。”

陳廷敬飛馬追了上去,見傅山先生正閉目坐在樹下,忙下馬拜道:“晚生陳廷敬向傅山先生請罪!我的家人可傷著先生了?”

傅山仍閉著眼睛:“沒那麼容易傷著我!我要不是練就一身好筋骨,早死在官府棍杖之下了!”

陳廷敬道:“廷敬自小就聽長輩說起先生義名。入清以後,先生絕不歸順,不肯剃髮,披髮入山,做了道人。先生的詩文流傳甚廣,凡見得到的,廷敬都拜讀過,字字珠璣,餘香滿口。何況先生醫術高明,懸壺濟世,救人無數啊!”

傅山突然睜開眼睛,打斷陳廷敬的話:“不!懸壺並不能濟世!若要濟世,必須網路天下豪傑,光復我漢人的天下!”

陳廷敬道:“晚生以為,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種族不分胡漢,戴天載地,共承日月,不分你我。只要當朝者行天道,順人心,造福蒼生,天下人就理應臣服。”

傅山搖搖頭,道:“陳公子糊塗!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陳廷敬始終站著,甚是恭敬,話卻說得不卑不亢:“傅山先生說的,雖是祖宗遺訓,晚生卻不敢苟同。今人尚古,首推強秦盛唐。秦人入主中原之前,逡巡函谷關外三百年,漢人視之如虎狼。後來秦始皇金戈鐵馬,橫掃六合,江山一統,漢人無不尊其為正統。再說大唐,當今天下讀書人無不神往,可唐皇李氏本姓大野,實乃鮮卑人,並非漢人。還有那北魏孝文皇帝,改行漢制,五胡歸漢,今日很多漢姓,其實就是當年的胡人。古人尚且有如此胸襟,我們今日為什麼就容不下滿人呢?”

傅山怒目圓睜,道:“哼,哪是漢人容不下滿人,是滿人容不下漢人!”

陳廷敬語不高聲,道:“當今聖上,寬大仁慈,禮遇天下讀書人,效法古賢王之治,可謂少年英主。”

傅山仍是搖頭,道:“陳公子抱負高遠,有匡扶社稷之才略。可國破家亡,活著已是苟且。不生不死間,如何為懷抱!你親歷鄉試、會考,險送性命。清廷腐敗,勿用多說!何不同天下義士一道,共謀復明大計,還明日朗月於天下!”

陳廷敬卻不相讓,道:“傅山先生,滿人作惡自然是有的。但就晚生見到的,敗壞國朝朝綱的,恰恰多為漢人,科場舞弊的也多是前明舊臣!事實上,清濁不分滿漢,要看朝廷如何整治腐敗!”

傅山望著陳廷敬,又是搖頭,又是嘆息,良久才說:“看來陳公子是執迷不悟了!今日貧道所言,句句都可掉腦袋。陳公子,你若要領賞,可速去官府告發。太原陽曲城外有個五峰觀,我就在那裡,不會跑的。”

陳廷敬拱手施禮,道:“先生把我看成什麼人了?我還想請先生去寒舍小住幾日,也好請教請教。”

傅山道:“令尊對我說過,道不同,不相與謀。告辭!”

傅山說罷,起身掉頭而去。陳廷敬喊住傅山,道:“此去陽曲,山高路險。傅山先生,騎我的馬走吧。”

傅山頭也不回,只道:“不用,謝了!”

陳廷敬牽馬過去,說:“傅山先生,道雖不同,君子可以相敬。您就不必客氣。”

傅山略作遲疑,伸手接過馬韁,說:“好吧,傅山領情了!”傅山不再多話,跨馬絕塵而去。

老太爺在家急得團團轉,只道:“廷敬太糊塗了!我以為他經歷了這麼多事,又中了進士,應該老成了。怎麼還是這樣?他今日見了傅山,會有大麻煩的!趕快把他追回來!”

正說著,陳廷敬回來了。老夫人揩著眼淚,說:“廷敬,你可把你爹急壞了!”

老太爺看見兒子回來了,稍稍放下心來,卻忍不住還要說他幾句:“廷敬,傅山先生的名節,讀書人都很敬佩,你爹我也佩服。可是,識時務者為俊傑呀!你今日肯定闖禍了,只看這禍哪日降臨到你頭上!”

陳廷敬卻道:“君子相見,坦坦蕩蕩,沒那麼可怕!傅山先生學問淵博,品性高潔,國朝正需這樣的人才。他既然上門來說服我,我為何不可以去說服他?”

老太爺又急又氣,道:“荒唐!幼稚!想說服傅山歸順朝廷的何止一人?很多比你更有聲望的人,帶著皇上的許諾,恭請他出山做官,他都堅辭不就。”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