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擦邊球
一年三季雜交稻收穫後讓石斌大喜過望,僅僅長沙與湘潭地區的糧食就夠一萬軍隊使用三年。
有了這麼多糧食儲備石斌就開始策劃全面控制潭州的計劃。畢竟十營(兩軍)兵馬不夠控制全潭州,雖然當地都有駐軍,但是那不是他的直系無法有效控制。所以他和其他幾位又開始商議擴軍至十五營,新建的五營就分派駐紮在岳陽南、益陽、婁底三地。
易俊畢竟只是個盜墓的,膽子比較小,所以不是很同意這個方案。因為他認為石斌私自擴軍五營已經是大罪,如果不是賈似道和孟珙幫他扛著,石斌應該現在已經在牢房裡等著被砍頭了。如今他又要私自擴建五營,哪怕就是得到孟珙的同意也不行,除非得到宋廷的許可。
眾人都認為易俊雖然膽小但言之有理,再擴建五營的確得慎重考慮。畢竟五營人馬就是兩千五百人,即使宋廷同意擴建,這供給兩千五百名士兵也是很大的一筆費用。而照石斌的口吻似乎是要再擴充五營完全脫產的正規軍,花費就肯定小不了。
在石斌的腦子裡是沒有朝廷的,他這個學外語的更不會有番號的概念。在他看來擴軍招人就是了,八路軍不就這樣嗎?番號上是“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編制上應該只有三個師,後來居然到了九十多萬人,他石斌照葫蘆畫瓢不就OK?
當然,這些他可不敢說出來,只好問道:“諸位賢弟認為怎樣才能讓我們儘快全面控制潭州?”
此時的石斌如同一個拿著彩票急於兌現的中獎者,生怕到手的好處飛了。
“大哥,小弟有一法可行,不過估計得花點代價。”王三笑道。
“一點小小的代價算什麼,大哥我可不想被元兵滅掉,更不想像嶽鵬舉一樣被那宋朝皇帝召回去給害了,咱們必須有自保的能力。”石斌鄭重的說道。
“其實也簡單,宋朝軍隊由禁軍、廂兵、鄉兵和蕃兵組成,以禁兵為主體構成一種中央軍和地方軍、正規軍和非正規軍相結合的武裝力量體制。”王三慢慢說道。
“這我知道啊,老弟快點說,說重點,我都急死了。”
他細細的說了起來,原來禁軍屬於中央軍,是有作戰任務,現在石斌所統帥的就是禁軍。
廂軍屬地方軍常備軍,但是名為常備軍,實是各州府和某些中央機構的雜 役兵。受州府和某些中央機關統管,總隸於侍衛馬罕司、侍衛步車司。主要任務是築城、製作兵器、修路建橋、運糧墾荒以及官員的侍 衛、迎送等.一般無訓練、作戰任務。
鄉兵也就是民兵。是按戶籍丁壯比例抽選或募集土人組成的地方民眾武裝。平時不脫離生產,農閒集結訓練。各地鄉兵名目很多,編制亦不統一,或按指揮、都,或按甲、隊,或按都保、大保、保的序列編成。而蕃兵則是北宋在西北的軍隊,如今已經不存在了。
所以王三的意思就是可以從編制最為混亂又無明確管理者的鄉兵處入手打擦邊球。
經過王三這麼一說眾人都豁然開朗,尤其是石斌。這可讓他想起了那些電視裡的情節:八路軍下轄的縣大隊、區小隊在訓練結束後去幫農民種地、除草、劈柴、編各種用具,有了任務也去襲擊下敵人。
“有道理,不過咱們不管民政,得找那幫地方官行個方便。”石斌笑著對王三說道,很明顯他已經知道王三所謂的代價是什麼。
“估計咱們還得割點肉給那知州,讓他對咱們在各地招募鄉兵的事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且還得讓他簽署相關檔案。”王三很嚴肅的說道。
“那是當然,如果出了事總得有人背黑鍋。但是要他擔這風險估計代價不小。”石斌不禁搖搖頭。
“大哥,這代價咱們出得起。”王三詭異的笑了笑。
聽到“出得起”這三個字石斌非常高興,不過看到王三臉上的笑容知道又不是什麼好主意。不過他也不介意對這貪官汙吏使壞招。點頭示意王三快點說出來。
“大哥,事情沒你想的那麼過。不過是個小手段而已。那劉知州不是貪財嗎,咱們就請他在村中招募鄉兵,練好後讓我們帶去剿滅土匪,那些繳獲的金銀財寶分成兩份,但不止分兩成,多分點,分三成給他,這些練成的鄉兵就歸我們,如此雙贏你看如何?”王三得意的說道。
趙剛聽後立刻興奮的說道:“本以為我們要出老本呢,原來只是把賺來的分一份給他,用點金銀換幾千精兵那可是很划得來。”
眾人聽後都非常贊同,因為這樣既保證了地區的安寧,又練成了一支精兵,還不會遭那幫酸腐文人筆誅墨伐,出了事一切都有那劉知州頂著。
說不定他還能因此得到嘉獎,畢竟如今匪患猖獗,他保證了境內安寧也是大功一件,關鍵只在上峰如何看待而已。
有了這個方案,石斌便仔細的思考該在哪裡招募鄉兵,招募多少鄉兵,招募後如何駐紮,給他們配備何種武器當制式裝備,
一切都想清楚後石斌立刻去了劉知州府邸,聽石斌前來,那老油條立刻學起曹操,來個“跣足相迎”。
見這知州大人如此重視自己,石斌自然也順杆而上,此時可不是批判其虛偽做作之時。不過心中仍舊感嘆,果然是能混到知州高位的人,不讀死書,能做到“學以致用”。
劉知州嚴格說來是一個官運並不亨通的庸官,自升至知州後就在此等級打轉了十餘年,如今都快致仕仍不見有什麼晉升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