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殿大朝會上,迎接太子歸來,有官員細數李承乾在吐蕃道的一番番作為,文武百官齊賀,連李二都多次點頭誇讚。
就在大家以為,太子回來可以重新坐鎮東宮的時候,李承乾卻站出來,給了所有人一個意外。
“父皇,兒臣經過在吐蕃道的歷練,深知治國不易,紙上談兵不行,還需要身體力行。
所以兒臣願意出仕刑部,為父皇分憂國事。”李承乾對李二恭敬道。
李二還沒發表意見呢,禮部官員已經站了出來,“不可,太子乃是儲君,坐鎮東宮有監國職司,自古儲君不掌權,應在東宮勤勉學習才是,不可逾越。
還請陛下跟太子殿下三思。”
“請陛下三思,儲君有鎮國要務,不可捨本逐末。”
……一個個官員站出來反對。
李二還是沒說話,甚至臉上都看不出喜怒,李承乾反駁道:“諸位口口聲聲說要我學習如何治國,可卻又一個個攔住不讓我親身實踐,難不成治理國家是在紙上嗎?豈有此理?”
長孫無忌看到這個外甥如此激烈,站出來勸阻道:“太子殿下,為國分憂雖然孝心滿滿,但儲君就該堅守儲君的職責,如此這般干涉朝政,未免有僭越之嫌,還請三思。”
這位國舅爺說的委婉,但他相信李承乾應該聽懂了,那就是你還沒即位,就該養著,現在站出來要實權,有居心不良跟皇帝分權的嫌疑。
李承乾恭敬的再次對李二道:“父皇,兒臣絕無他意,實在是深知如今大唐國土日益廣袤,各地都缺官員人才,想盡一己之力罷了,哪怕不要實權職司,在刑部做一副手都行。”
看著李承乾一臉的誠懇,李二終於開口了,“房相,你怎麼看?”
房玄齡沉吟了一下,轉身對李承乾道:“太子殿下,不是我們死守禮法不知變通,而是這件事的影響不好。
畢竟您是儲君,地位尊貴百官都是臣子,若您在朝廷任職實權,那麼誰敢居於您上面?
就算您降尊紆貴願意屈就,可真正辦事的時候,大家都會因為您是儲君為您讓路,如此行使職權的時候,就有了特權,一開特權,那就失了公正。
六部職司都是朝廷國事,國事如果有了偏頗,那影響將是不可估量的,您曾領一道之地,應該明白才是,所以還請三思。”
靜靜聽完,李承乾心悅誠服的對房玄齡拱手道:“多謝房相釋疑,是承乾思慮不周了。”
“無妨,太子殿下年少有為,有志務實是好事,老臣不過是仗著多兩年經驗罷了。”房玄齡謙虛道。
李承乾話鋒一轉,“可是如果本宮依然想在朝中做點實實在在的事情呢?不知道房相可有什麼兩全其美的策略?”
這個……
房玄齡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了,他沒想到這位太子這麼不給面子,不聽勸啊。
所以他為難的看向了上方的皇帝李二。
李二盯著下方的李承乾,後者臉上只有堅決。
“你執意如此?”
皇帝的一句話,直指李承乾內心深處,滿大殿落針可聞,所有人的目光都聚在了李承乾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