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這是使用權,而不是所有權,一頭牛可能要供幾戶甚至是十幾戶使用,就能換取每戶每年一半的賦稅,堪稱一本萬利。
而牛的來源,據稱是曹操打敗上百萬黃巾軍後,得到了幾十萬頭牛,為了促進生產,所以才租給民戶的。
這種說法有沒有人信,已經不重要了,反正兗州的事實是,屯田民戶沒有牛,所以被迫要租牛耕地。
但這租賦實在離譜,和漢武帝時期劉徹下令租公田給百姓,收取的賦稅是十五取一相比,曹操屯田十取五的比例實在太高了,高到了租牛是個血虧買賣的地步。
於是肯定有人會拒絕租牛,選擇自己用人力耕田吧?
而且有這種想法的人,應該比例並不少,甚至相當高才對,畢竟這一半糧食吃到自己肚子裡面不好嗎?
但很遺憾,這種想法行不通,租牛隻是個收取租賦的藉口,稅賦是強制性的。
這便是曹操在許昌一縣屯田,當年能收穫上百萬斛糧食,五年便所有糧倉滿溢的真相。
這牛租之法,也被後世學了去,從後梁朱溫開始,後唐,後晉,後漢紛紛仿效,一個比一個離譜作死,直到後周郭威才廢除。
屯田制不是曹操首創的,西漢東漢都有,這是春秋戰國時趙國首創,劉邦和劉徹為了防禦匈奴而在邊地施行,東漢引入中原,屯田的物件也從服役農民轉為罪犯和囚徒。
此時漢末,曹操也不是第一個實行屯田制的,漢陽太守傅燮便早了十年,公孫瓚也在生前實行屯田,得到了大量糧食。
但曹操卻是將其和奴隸制結合玩出了花,其治下屯民並沒有編戶齊民百姓的公民權利,所以可以被曹操隨意分配處置。
這是一套以人質脅迫為核心要義的“士家制度”,屯田兵被稱作“士”,其子孫被稱作“士息”,其妻稱作“士妻”,其家就稱作“士家”。
只要做了“士”,就世世代代不能再做自由民,子子孫孫都是曹魏政權的兵奴和農奴,而且,士的妻子兒女,會被朝廷當作人質,集體控制在他處從事勞作生產。
曹操同時制定了嚴厲的《士亡法》,若有屯田民逃亡,朝廷會殺死他們的妻子兒女,嚴重者可以滅族。
所以曹操計程車兵戰鬥意志並不弱,畢竟自己戰死,雖然妻女會被分配他人,但起碼能留個後代,但如果自己逃走的話,不僅妻女,全家老小都會完蛋。
這一列的舉措,讓曹營的兵士打起仗來如同瘋狗一般,除非曹營將領發話退走,否則其戰死大半都不敢後退,這也是袁熙極為頭疼遇到曹軍的原因。
後世蜀吳也實行了屯田制,但效果遠不如曹操做的好,就是不如曹魏做的如此絕的緣故。
所以天下諸侯在面對曹操的時候,無論從兵力動員和糧草準備上,都比曹操吃力不少,因為大家普遍使用的都是漢制三十取一的稅賦,即使被詬病為窮奢極欲的袁術,最過分的時候也不過十取一而已。
並且曹操不僅對屯田戶下手,還修改了編戶齊民百姓的賦稅,“及初平袁氏,以定鄴都,令收田租畝粟四升,戶絹二匹而綿二斤,餘皆不得擅興,藏強賦弱。”
四升粟在正常年景,和三十取一的比例也差不多,但這個稅的重點,在於絹二匹綿二斤上。